浙江省中医院乌梅汤热销成“顶流”,中药代茶饮做好创新也能迎来青睐

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
去年夏天,杭州的一款特殊饮品——浙江省中医院的乌梅汤火出了圈,作为中药代茶饮,其凭借物美价廉、口感清爽等优点受到年轻人追捧,高峰时期“一帖难求”。5月21日,该院的乌梅汤2.0版本上线,12小时内已配出24万余帖。面对这款中药代茶饮“顶流”的再度爆火,专家呼吁民众在保持中医药养生保健热情的同时,也要保持理性,按需购买、适度服用。(5月21日 中国新闻网)
图片
相关视频截图
对比“秋天的第一杯奶茶”,这个夏天的顶流,要属“新茶饮+中药”CP乌梅汤了。何为乌梅汤?跟酸梅汤有什么区别?这可能是第一次听说乌梅汤的人共同反应。其实,乌梅汤并不是最近才出的,早在明代的《奇效良方》中就有记载。生活中,有的人会自制乌梅汤,添加适合自己的药材。
在浙江中医院去年第一版的乌梅汤药方中,主要包含乌梅10g、山楂5、陈皮6g、甘草5g,今年则另外增加了荷叶和丹参等药材,升级为乌梅荷叶饮。乌梅汤2.0版制方人、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中医师夏永良介绍,“新加入的荷叶能去脂、丹参能活血,可改善夏季湿热造成的痰湿痰瘀,具有化痰降浊,活血化瘀的功效。”
图片
浙江省中医院的乌梅汤2.0版本乌梅荷叶饮(图片来源:浙江省中医院)
乌梅汤爆火的底层逻辑,指向了如今很多年轻人注重养生的潮流,尤其是“碎片化”、低成本养生,将养生融入日常生活。这也让不少中医药老字号嗅到了商机,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在传统中医文化和现代消费需求中找到契合点,以亲民的价格推出,以方便食用的包装上线,帮助消费者祛湿降脂,又能减少动手的麻烦,主打一个高性价比,同时也能实现快销和复购的市场。
近年来,玩跨界的中医药产品越来越多,比如同仁堂的养生咖啡,“张仲景”的糕点零食,东阿阿胶的“咖啡如此多胶”,养生枸杞牛乳茶,熬夜人参水,山楂陈皮美式(咖啡)以及市场上喜闻乐见的网红中药月饼等等,都在中医药“药食同源”领域加入了新元素,中医药放低姿态融入市场,满足客户需求,带来更加个性化、精准功效的养生产品,推动更多人接触、了解传统的中医文化。
中医药学凝聚了中国古代医者的博大智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世界上许多重磅药物均源于开发中医药,如青蒿素、达菲等。传承中医药文化,推动中医药创新发展,需要继承传统、守正创新,拿出大胆尝试的决心和办法,持续性推出应时应景的新产品,同时把优质资源下沉到市场,让中医药可以更好地接地气,打开新零售的市场。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