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猪-人肝肾联合异种移植,就在昆明完成

近日,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农业大学在昆明联合完成了
全球首例猪-人肝肾联合异种移植,
这项临床研究取得的突破,
为未来器官衰竭患者的治疗
带来了新希望。
图片
全球首例猪-人肝肾联合异种移植
在昆明完成
图片
此次研究的移植受体是一名52岁的脑出血合并脑疝男性患者,医院全力抢救后仍无力回天,经严格的脑死亡判定程序判定为脑死亡,家属在悲痛之余表示愿意无偿参与异种器官移植的科学研究。
3月19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董家鸿和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仲教授的带领下,手术团队历经8小时,成功将供体猪的肾脏及肝脏联合移植到了这名受体体内。术中,移植肾脏开放血流后即有尿液流出,移植肝脏开放血流后有胆汁分泌,均能成功发挥功能。
图片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 曾仲:“我们是首先做肾移植,肾移植开放血流后,看到肾脏功能非常好,输尿管也看到有尿液排出了,我们再做肝移植,受者的肝脏要切除一部分,供体也要切掉一部分,只保留一部分植入受体,还要保证结构的完整性,最后要保证能够重建,能够植入进去,所以手术的难度就非常大。”
提供此次研究的供体猪是8基因编辑的滇南小耳猪,由云南农业大学魏红江教授团队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开发,8基因编辑通过敲除3个猪的异种糖抗原合成基因,转入3个人的补体调节蛋白,可有效提高猪的器官与人体的兼容性,减少排斥反应。
图片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 曾仲:“在人体内,让猪的器官能够发挥人体器官的功能,对于一些可能会引起跨物种传播的病毒的基因做敲除和清除,以适合于人体的功能需求,减少排斥反应的发生,走到研究终点。最后受体生命体征都没有的时候,这枚肾脏存活了7天,达到了移植的目标,肝脏存活超过了24小时。”
图片
专家介绍,器官移植是治疗器官衰竭患者最有效的手段,但目前,供体器官严重短缺成为了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瓶颈,而异种器官移植被认为在未来有希望解决这一难题。此次临床研究成功探究了基因编辑猪器官在人类器官联合移植中的可行性,为发展和改进异种移植技术奠定了重要基础。
图片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 曾仲:“从这一例的脑死亡受者的临床研究来看,肾脏和肝脏在这种编辑方案的情况下,供体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相信通过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最终能够走向临床,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图片
记者:方圆 王杰
编辑:董桂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