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洲日记 | 那株乌梅

5月22日 星期三 雨
屋后角有株乌梅,碗口粗,约一层楼高。枝丫随意横斜,覆盖约一间房的面积。杨梅是常青树,总是郁郁葱葱,冬天也不退冬。春节那段时间,人们欢天喜地度假,杨梅便偷偷开出很小的花,根本没引起人的注意。人们误以为杨梅是不会开花而结果的。
五一前后,我在杨梅树下挖水池。偶尔注意到了那青溜溜的果子。离成熟季还早着呢,就没注意了。前几天,下雨,池子里落下几颗小梅子,我猛一抬头,眼前一亮,早几天还是青色的杨梅已现红妆!
杨梅是亚热带地区水果。小时候,夏季在山上砍柴,常吃到这种果子。野生杨梅有两种,一种红色带乌,一种纯白。那会,没听说过有谁家种植的杨梅,都是野生的。还有,果品普遍偏酸,很少有甜津津令人吃而难忘的。也许与摘得过早,没踩准采果节奏有关。
郴州大规模人工栽种杨梅是上纪九十年代后的事了。最早应该是植物园有一小片。后来,宜章、临武、嘉禾等地都有了较大的种植园。多从浙江福建引进种苗,品种以乌梅和冬魁为主。那会,送地方特产还不属违纪行为,每当杨梅成熟季,杨梅产地单位都会用塑料篮框装起,五斤或十斤,往市里相关单位送去。我也吃过这种礼品盒。我衷情摄影那几年,宜章有个摄友多次邀请我们去水浸窝体验亲自采摘之乐。看着红艳艳的果子,嗅着满园的甜香,吃到肚里的杨梅甜津津,别提心里多开心!
以后,我到嘉禾任职,有次去一个杨梅园调研,老板看我喜欢这水果,便送了我一棵小苗。小苗只一米余高,拇指粗。我把它种在父母亲老房子后,现在,早已亭亭玉立,生儿育女好几年了哟。
以后,还在本地市场上买种苗,陆陆续续种了五六棵,可惜,长了几年,还是挂了。它太需要水分,而后山又是不蓄水的土质。好在嘉禾带回的那棵一直在,是不是知道我念想它的故地?另外,我从本地山上挖回一棵野生苗,它倒是贱,不择地,噌噌往上长,几年功夫就长成了大树。这几年,每年,都结很多果。遗憾就是果品太酸,直接掉落地上,堆满一沟。我也舍不得砍,当成绿化树。
我同学志良是个种杨梅的高手,有好几亩梅林,上百棵树。每年要摘几千斤鲜果,除了亲朋好友采摘,还能卖几千上万元。杨梅出果早,果品好,虽不是大宗果品,但非常抢手。志良就在本村小学当老师,每天放学后就呆在园里整他的梅园。施肥、除草、疏果、采摘,忙中有乐,比梅妻鹤子的林逋更爱杨梅。
同学聚会那年,志良来我家。看了我的野生杨梅,坚决要我砍掉。两年后,在新发的笙上嫁接了他带来的良种梅。去年已开始试花挂果,今年,已开始量产了哦。
今年的雨水有点多。三两天晴,又接着十天半月的阴雨,好多人都在呼唤女娲快来补一补天。我对雨水是持欢迎态度的,杨梅树太需要水的滋养呢。我还在山上挖了好多个小水池,那大大小小的池子正好蓄满水映天光呢。小蝌蚪正在里面欢快地成长中呢。
昨天已是小满节气,蔷薇谢过后,栀子花、绣球花、蜀葵、石榴、金鸡菊等又陆续登场。夏天的花,没那么吸引人,有点审美疲劳。但桐子花的热烈确实浓墨重彩,苦楝花的香更是浓得化不开。关键还是,夏天才有小收获了呀。黄瓜挺着嫩胖胖的刺招惹人,早熟的油桃、红桃已经可以开吃了。再过几天,我的杨梅也可开园迎宾了。一切都刚刚好。
(作者:吴从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