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岁开始抽烟,26岁男子确诊肺癌晚期,“癌首”如何防治?

据大参考5月22日报道:河南郑州26岁的王先生(化名)身体一直很健康,就是有段时间突然开始腰疼,持续了两三个月的时间,最严重的时候下不了床,疼到无法走路。去医院检查后竟然发现自己患上了肺癌,已经处于晚期,腰疼也是因为癌细胞压迫到了腰胸椎导致。
图片
媒体报道(图片来源:大参考)
王先生说,他从十多岁开始抽烟,一天就抽小半包,怎么会患上肺癌?据医生介绍,按照自然进程,像王先生这么严重的,很可能几个月就会走到生命的终点。但万幸的是,王先生的靶向药物治疗效果还不错,目前病情已经基本稳定下来。
一年上百万人患肺癌成“癌首”
2024年2月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魏文强研究员在《国家癌症中心杂志》上发布了“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的相关数据。
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预计为482.47万例(男性为253.39万例,女性为229.08万例),其中,肺癌新发病例数为106.06万例,在中国癌症中占据首位,成为最常见的癌症类型,可谓是“癌中之首”。
随着科技发展,肺癌诊断与治疗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有约75%的患者在诊断时已处于肺癌晚期,错过了最佳根治性手术治疗时机,目前晚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
肺癌为什么盯上了年轻人?
去年3月10日,时年26岁的艺人蒋智豪在社交平台透露自己身患肺癌晚期。据悉,他的母亲2017年因乳腺癌去世。
图片
蒋智豪透露自己身患肺癌(图片来源:当事人微博)
回忆起刚发现身体出问题的那段时期,蒋智豪透露自己很早就开始咳嗽,但一直没有重视,直到颈椎出现疼痛才去检查,结果癌细胞已大面积扩散转移。2023年9月,他发文称自己病情不稳定,已转移到脑膜。医生曾诊断他只有三个月的时间。当时症状已非常严重,甚至自己已做好和世界告别的准备。万幸的是,化疗和靶向治疗起到了一定作用,让他得以支撑到现在。
据浙大二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兰芬介绍,她接诊年龄最小的肺癌患者只有十几岁,还在上初中。但肺癌患者还是以中老年人群为主,她遇到的年轻肺癌患者占比不到10%。
为什么年轻人也开始被肺癌盯上?兰芬提到,现在年轻人熬夜、加班导致身体过劳,在劳累情况下身体抵抗力会变差,自身对于致癌因素的免疫力变弱,这么一来就加大患上肺癌的概率。不吸烟的肺癌患者逐渐增多,与环境、饮食、遗传因素都有关联。
“或许很多年轻人并没有肺癌家族史,但环境中存在的致癌因素也会导致基因突变,肺癌就发生了。即使没有主动吸烟,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的环境中也十分危险。”兰芬建议有肺癌家族史的年轻人更重视体检筛查,“年轻人体检做的是胸片,40岁后才会做CT,且隔年做,很多小结节早期都被忽略了。”
40岁以上高危人群尤其要筛查
早期肺癌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哪些人需要筛查?如何筛查?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心胸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赵扬介绍,基于我国国家癌症中心数据显示,国内肺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在44岁以前的人群中处于较低水平,而在45岁以后快速上升。因此,肺癌筛查的高危人群界定为:年龄40至80岁。
目前临床上,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众多,包括胸部X线、胸部CT、磁共振显像(MRI)、PET-CT等。近年来,定量CT、影像组学、计算机辅助诊断甚至人工智能等技术,针对不同人群所采取方法就不同,还要考虑性价比。低剂量胸部CT(LDCT)是我国开展的社区肺癌高危人群筛查的主要方法,胸部X线虽然简便易行,但分辨率低,不易检出肺部小结节和纵隔、心包后等隐蔽部位的病灶,不推荐胸部X线用于肺癌筛查。
戒烟、运动、远离空气污染……预防大于治疗
对于疾病来说,预防往往大于治疗,如何降低“癌首”发病率,医学专家建议如下:
1、戒烟: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肺癌发病主要与吸烟、二手烟、环境污染、职业暴露和既往肺部相关疾病史有关。烟草中至少有69种化合物可增加包括肺癌在内的多种癌症发病风险,吸烟是公认的肺癌病因中最重要的致病因素。而且吸烟量与肺癌发病风险存在剂量-效应关系,开始吸烟年龄越小、每日吸烟量越大、持续时间越长,肺癌的发病率越高。因此,戒烟刻不容缓!
2、增强体质:适当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功能,保持体能活跃的人能降低约20%的肺癌发生风险。运动是肿瘤防治成本最低的方法。
3、健康饮食:营养均衡、健康饮食、多吃绿色蔬菜和水果等能起到一定预防肺癌的作用。
4、避免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接触放射线、空气污染、慢性肺部病史、化学物质暴露等。
5、室外活动时,雾霾天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室内也要注意避免空气污染,如在烹饪过程中,应该改善排风条件,可通过开窗、使用抽油烟机等方式,尽量减少油烟吸入。
极目新闻综合大参考、扬子晚报、浙江新闻、橙柿互动、光明网、生命时报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