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从海上来丨荷兰花卉商德威特:在华经营40年 对中国市场的光明未来充满信心

  第26届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23日在北京开幕,吸引了来自20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家企业前来参展。
  对于荷兰花卉商扬·德威特来说,这次来华参展意义非凡,因为他要和中国伙伴一起庆祝公司成立102周年,以及进入中国市场40周年。
图片
扬·德威特公司的展台
  那么,这家百年企业是如何与中国结缘的呢?
  早在1984年,德威特的公司就把第一盒郁金香种球出口到中国。
  德威特向记者坦言,最初他在跟随父亲来到中国时,曾经对中国市场心存疑虑,但他的父亲在当时就坚定地看好中国市场。
德威特:“我当时对父亲说,也许我们在中国不会成功,因为中国还没有花卉市场和花卉需求。但我父亲说,孩子,永远不要说不可能。中国是很大的市场,有前景,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图片
德威特的父亲(居中者)1993年参加在西安举行的郁金香花会
  事实证明,德威特父亲的眼光是正确的,公司很快便在中国市场站稳了脚跟。
  从第一盒郁金香种球到如今企业培育的风信子、百合、郁金香等相继绽放在中国的大江南北,德威特高兴地和记者分享他们在中国取得的成就。
 德威特:“你看这个小册子,这是我们1984年第一次到中国河北,在太行山脉上的公园里种植的第一批郁金香。你看地图上的这12个点,都是种植了我们郁金香的公园,从新疆到哈尔滨,还有宁波、成都、北京、云南等等。现在,我们非常自豪地在中国的街道和公园里看到我们的郁金香和其他鲜花。我把我的儿子和侄子都送到上海去专门学习中文,他们在上海的公园里也看到了我们企业的郁金香。能为美化中国的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幸福感做些贡献,我们都感到特别骄傲。”
图片
德威特给记者展示的小册子
  从曾经破旧的马路到遍布全国的高速公路,从自行车潮到随处可见的新能源汽车,从漂洋过海的手写信件到随时沟通的微信聊天,德威特说,每隔一段时间,都能看到一个崭新的中国。
德威特:“几乎每年来中国,中国都是全新的。很多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高铁连通中国大大小小的城市。我记得当年曾在报纸上看到一个报道说,中国计划要建造50个新机场,我想这不太可能,但后来,中国真的建起了50个新机场,中国的发展速度太不可思议了。”
图片
2024年3月,上海,公园里竞相开放的郁金香。
  河北曾是德威特多年前踏足中国的第一站,多年后再回河北,当年第一批种植郁金香的花农已经过上了小康生活。
  从小鲜花到大产业,“鲜花经济”铺就了致富的芬芳路,成为农民增收的有力途径,也为推动中国的高质量发展“枝繁叶茂”注入了不竭动力。
图片
20世纪80年代,德威特的父亲在河北。
  如今,从“线下”到“线上”,中国的“鲜花经济”探索出了更多发展的广阔潜力和无限可能。
德威特:“鲜花经济在中国发展得很快,从1990年8000公顷的种植面积到如今超过150万公顷的种植面积,鲜花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产业。社交媒体的互联网销售和直播带货开创了新的市场,现在很多花农都活跃在抖音、微信等平台上,通过这些平台,我们的鲜花销售额也有了提升。”
图片
德威特(右一)和父亲(左一)参加第三届中国花卉博览会
  德威特说,这次他亲自率团来参加第26届中国国际花卉园艺展览会,并庆祝企业进入中国市场40周年,就是因为公司非常看重与中国客户的长期合作,非常看好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果说,因为郁金香,荷兰拥有了“世界最美的春天”,也因为郁金香,他与中国拥有最美的明天。
德威特:“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事实上,中国是我们在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我们的鲜花在中国开了40年,为了庆祝40周年,我们设计了自己的展台,也带着我们家族第四代的年轻人一起来了,也是为了把他们介绍给中国的合作伙伴。在中国,我们看到了鲜花市场的活跃,看到了互联网经济的无限可能,看到了中国与荷兰等欧洲国家的积极互动,这些都给了我们信心。我们认为中国仍在发展,经济仍在增长,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我们对中国市场光明的未来充满信心。
图片
德威特(左二)和儿子以及侄子们在展台前
  记者丨庄媛心
  编辑丨林维
  签审丨魏郁
  监制丨蔡耀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