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现实主义作品《城中之城》,何以突破收视圈层台网双爆?

图片
收视创新高,
还突破收视圈层
电视剧《城中之城》聚焦2018年前后国家金融改革与发展这一时代背景,以陶无忌、赵辉两代银行人的迷茫与奋斗、守正与搏杀的人生抉择为切入口,全景式地展开金融城内银行、证券、信托、投行、地产商等各色人等的命运沉浮,折射出金融改革与发展大时代的奔涌浪潮。
金融战、成熟男性、情感压抑,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和坏人……这些都构成了《城中之城》观剧的门槛。但4月9日在央视一套和爱奇艺播出以来,该剧电视端累计触达3.46亿人,CVB单集收视率达到3.754%,平均收视率3.167%,揽获中国视听大数据有统计以来的单日年冠和集均历史最高。爱奇艺热度值连续19天在9000以上,斩获爱奇艺总榜热度榜、飙升榜、热搜榜第一。微博相关话题总量达53.6亿,抖音主话题播放总量达105.5亿。
更让人惊喜的是,之前爆款剧的观众多以25岁以下女性为主,但《城中之城》吸引了大量平时没有时间看剧和不看国产剧的观众进场,具体表现为大量25到50岁的男性涌入,人群峰值在30到40岁,观众群呈现高学历、高收入、相对高年龄的“三高”特征。
稀缺题材胜出,
写出了影响和民心
金融关乎国民经济,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但其专业性及内部性让这类题材影视作品创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城中之城》将两代金融从业者的职业选择、命运起伏与中国金融业的转型发展相结合,以多元化叙事视角呈现金融行业不见硝烟的欲望之战,很好地完成了对这一影视市场稀缺题材的创作。
剧中对金融反腐的复杂性、艰巨性的体现,让大众长了很多知识;不仅涉及金融城内的相关人员,也将触角伸向了平民百姓。田晓慧所在的私募基金从银行贷款操纵股票,不知内情的田母抵押房产加杠杆炒股想换大房子,却亏得血本无归,想开煤气自杀。田母的遭遇,令大众了解了金融安全与每个人资产安全的相关性。用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的话说,观众爱看《城中之城》,因为它“写出了民心。”
人物形象突破,
把职场当考场写
以往一些影视作品习惯于从两极塑造人物,非黑即白,二元对立,但这种简单的漫画式表达,无法体现人性的丰富复杂。《城中之城》把人物放在中间地带,不惜给大家充满同情和美好的人物形象一个不好的结局,促使我们反思人应该怎样去约束自己,怎样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剧中的赵辉始终在维护白衬衫的洁净,对事业追求很坦荡。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人事任用的环节上,彻底破了。他成了一个为尊严而堕落的人。《城中之城》用足够多的铺垫和细致的剖析,揭示了赵辉让人惋惜,又注定悲剧的命运,告诉观众一个洁身自好的人为什么也会堕落,探讨了人应该追求的尊严和价值。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给予赵辉这个人物塑造极高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个能在中国电视剧的人物画廊中留下名字的形象,“这样的人物充满了对现实尖锐的观察深度,把握了人性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一部金融剧能带来的人生启示和哲理思考”。
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副主任吕帆说,“之前的剧把职场当情场写,这部剧把职场当考场写。考场显示出了立场,立场汇聚出了磁场。整个剧就是对精英、社会中流砥柱的拷问”。
作者/梁娟(《上海电视》独家稿件,转载请联系《上海电视》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