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抗中国,美推动“爱国者”导弹下海计划,防空能力更胜从前

从解放军“东风”导弹问世以来,美军提在嗓子眼的心,就没掉下来过,尤其是在鼓吹“中国威胁”的氛围中,美军开始加紧太平洋军事部署。
图片
近期,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宣布“虚拟宙斯盾”武器系统与“爱国者-3”MSE防空导弹进行了整合测试。
据悉,此次测试的成功不仅证明了“爱国者-3”MSE导弹能够有效拦截模拟来袭的巡航导弹,更重要的是展示了将陆基导弹系统与海军“宙斯盾”战舰系统结合的可能性。
这一跨军种的整合方案呈现出了对提升美国海军战斗力的巨大潜力,尤其是在增强美国海军反导能力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
然而,将“爱国者-3”MSE导弹“下海”的计划并非没有挑战。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这一创新尝试目前仍处于自主投资阶段,其背后反映的是美国武器研发体系中的一种独特机制,即企业根据预见的未来需求提前进行技术研发和预演。
图片
虽然这种机制促进了军事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创新,但它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和风险。到目前为止,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在这一项目上投资超过1亿美元,但其成果是否能够得到美国海军的认可和采购,还存在不确定性。
对于美国海军而言,虽然目前对于“爱国者-3”MSE导弹的具体需求态度谨慎,其实并不难理解。
美国海军发言人所指出的,该导弹系统可能仅能作为现有垂直发射系统库存的补充,而非填补能力缺口的关键方案,这反映出了海军对现有防御体系的信心及对新系统集成成本和效益的权衡考虑。
然而,面对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的快速进展,美国确实需要持续探索和扩展其防御手段和战略应对能力
图片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此项工作的意义远超测试成功本身,它代表的是美国军事科技界对未来战争形态变革的积极应对和长期投入。
在当前全球战略格局下,美国开始加紧在太平洋的部署,认为与中国的冲突,几乎是箭在弦上,尤其是在台海问题上,双方的紧张态势不断升级,这直接触动了五角大楼对未来军事冲突准备的敏感神经。
美方认为,一旦在该区域爆发大规模冲突,美国海军可能面临导弹库存迅速耗尽的严峻挑战。特别是在精确弹药,包括防空导弹方面,美军的现有储备可能在两周内就会告罄。
这一前景不仅体现出潜在军事对抗的高消耗性,也暴露了美军当前准备状态的薄弱环节。
图片
为缓解这一担忧,美国海军考虑增强其舰艇的防空能力,其中包括让舰艇具备发射“爱国者-3”MSE导弹的能力。这种调整表面上看是对策略的优化,实际上也反映出在高端冲突场景下,将如何保证防空导弹供应的长期焦虑。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军工企业其实更多的在考虑自己的利益。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雷神公司作为美国两大军工巨头,在此次军备更新中各有所图。比如,“标准-6”导弹,作为美国海军主要的防空导弹,由雷神公司研制,具有对付高超音速导弹的能力,是美军装备中的佼佼者。
相较之下,“爱国者-3”MSE导弹虽然在防空性能上与“标准-6”相当,但来源于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且成本相近,却提供了更多样的作战选项。
这背后的竞争,绝非仅是技术层面的较量。
图片
五角大楼2025财年的预算安排便显露了军工企业间的角逐。价格方面,“标准-6”Block IA型与“爱国者-3”MSE导弹的单价分别为430万美元和420万美元,体现出在武器采购的巨大市场上,即便价格相近,每一笔订单也牵动着巨额利益。
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海军是否最终决定让“爱国者-3”MSE导弹上舰,不仅是技术或战略考量的结果,更深层次的依然是军工巨头间的政治博弈。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此举明显触及了雷神公司的领域,这场背后涉及的不仅是数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的订单,更是两大公司影响力的较量。
而对于中国火箭军来说,没有必要因为美军的一点风吹草动,就大刀阔斧的调整自己的步子,如何维护地区局势和平与稳定,我们有自己的节奏。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