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这种贝类的人先忍一忍,五、六月是中毒高发期

受访专家: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  陈舜胜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阳
海虹肉质鲜嫩,深受大众喜爱。但“食安秦皇岛”微信公众号发布紧急提醒,建议广大群众近期不要捕捞、购买、食用海虹,以免中毒。这是怎么回事?
近日,秦皇岛市海洋和渔业局在山海关区海域采集海虹样品3个,对麻痹性贝类毒素进行监测,结果发现,3个样品均超出正常值,其中抽取的1个样品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最高值超过判定限值的4.68倍,存在严重的食用安全风险隐患。为防止民众因食用海虹引发食物中毒事件,秦皇岛市场监管部门要求食品经营者全面禁止销售海虹和加工制作海虹产品。
图片
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陈舜胜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海虹学名贻贝,也叫青口,生活在海滨岩石上。在我国,海虹主要分布在黄海、渤海和东海沿岸。海虹的主要食物是藻类。每年4月到6月,海水因赤潮等原因产生大量毒素,富集在单细胞藻类,海虹等贝类通过滤食过程将毒素摄入体内,人们吃了这些海虹等贝类后,容易引起中毒。
陈舜胜介绍,不同藻类产生的贝类毒素有多种,包括麻痹性贝类毒素、腹泻性贝类毒素、神经性贝类毒素、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和雪卡毒素等。其中,麻痹性贝类毒素(PSP)是危害最严重的一类,主要作用机理是阻断人体内细胞的钠离子通道,造成神经系统传输障碍,从而产生麻痹作用。轻者出现口唇麻木和刺痛感,进而出现肌肉麻痹、头痛、恶心、流涎、发烧、皮疹等症状,严重可致呼吸停止。而且,这些毒素耐热性较好,不足以被烹饪消除,食用存在安全隐患。
图片
为此,海洋渔业部门特别提醒:广大群众近期不要捕捞、购买、食用海虹及产地来源存有安全隐患的双壳贝类。食用其他贝类海鲜时也要注意,去除内脏,且一次不宜食用过多。一旦食用海虹等贝类海产品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肌肉麻痹等症状,必须立即赶往医院接受救治,并如实告知医生吃过哪些食物,从而获得及时救助。
陈舜胜提醒,大家要留意食品安全相关部门发出的预警通知并遵照执行,加以注意和防范:在贝类中毒高风险期,建议不吃或少吃海虹。此外还要注意:1.到正规商超、市场购买贝类等海鲜,注意其新鲜度;2.吃前要认真清洗,蒸熟煮透后再吃。在贝类生物的所有组织器官中,麻痹性贝毒在消化腺、裙边、鳃部、性腺等部位含量较多,食用前应先去掉这些内脏。▲
责编:郑荣华
主编: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