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 | 代波——沉下来,酱酒始飘香

半岛全媒体记者 胡蕾
代波最大的梦想,是在茅台镇上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酒厂。
这个梦想在他上初中时就萌芽了。那时的茅台酒,虽说是国酒,但没有现在那么火。这并不奇怪,在赤水河畔的这片土地上,酿酒业已经传承了上千年。茅台镇是中国酱酒圣地,白酒业兴盛,被誉为“中国第一酒镇”。如今,仅小小的茅台镇上,就有上千家酒厂,更不用提周边多如牛毛的包装、运输等配套企业。
生于斯长于斯,与酒结缘似乎是注定。代波出生在学孔乡,那是仁怀市南部的一个小镇,距离茅台镇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幼时,代波偷偷喝过自家酿的玉米酒,一口下肚,只觉得一股热辣冲上脑门,眼泪差点出来了。他实在想不通,大人们对这玩意的热情是从哪来的,但懵懂的他也知道,卖酒可以赚钱,这似乎是这里的乡亲们对酿酒最基本而朴素的好感。
图片
茅台镇的酒厂大多建在山上,硕大的储酒罐背后是云雾缭绕的山峦。
“老家太穷了,上学似乎是唯一出路,但我压根不是这块料。”代波从小不喜欢学校,用他的话说,上学实在太苦了。每天早上5点半就要起床,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赶到学校,下午还要走同样的路程返回。回到家里,他和妹妹要去打猪草喂猪,一天到晚忙不完的农活儿,根本没有办法把精力放在学习上。代波的功课很稳定,一直在班里倒数,初三那年,他决定不再上学,父母见劝也劝不动,便由他去了。但话说好了,自己的决定,可别后悔。
代波骨子里要强,自己闯荡的日子,他在繁华的市区里卖过烧烤、去广东电子厂打过工、在建筑工地上搬过砖,也去街边摆摊擦过鞋,这一切,只是为了能养活自己。他不怕苦累,也不怕冷眼嘲笑,15岁以后,便没再向家里要过一分钱。有时候即便兜里空空,连吃饭都成了问题,给爸妈打电话时,他依然笑嘻嘻地报平安。
20岁那年,代波在工地上干活,小工,80块钱一天。他身材瘦小,只有90多斤,上班第一天,工友们看着瘦得像麻秆一样的代波,都劝他快回去,认为他吃不了这个苦,但他执意留下来。单薄的小身板扛起几十斤的钢管,代波才知道工地意味着什么,他整个人都要被压垮了,好不容易咬着牙刚走两步,只觉脚底一阵钻心的疼。坐下来一看,一根钢钉扎穿了鞋子,直扎脚心,鲜血直流……代波没吭声,简单处理了一下,继续干活。下班回到宿舍,他偷偷看了一眼,整个鞋垫都被染红了。这件事,他没有告诉任何人。那时年少的他,执拗地想要证明些什么。“也许是小时候穷怕了,我想挣钱,想要证明自己。”
图片
每一家的酒库里都珍藏着不同年份的陈酒,弥漫着醉人的酒香。
兜兜转转干了很多行当,代波依然是只混了个温饱。然而,在最迷茫的时候,他遇到了心爱的姑娘。代波开玩笑说,当初刚认识时,他听说女孩家里刚拆迁,分了好几套房子,自己立马从心里单方面认定了这门亲事。女方家人总要考察考察,常规问题摆出来,“有没有房,有没有车?”代波眼睛都没眨,“有有有”。实际上,那时候的他,穷得叮当响。
想到舅舅在仁怀市有套房子,代波眼珠一转有了主意,借来了舅舅的钥匙,带着女朋友一家上门看了看,“喏,我的房子,先借给我舅住着。”蒙混过关后,女方提出到代波家里看看,这下他有点慌了。深山老林里的破房子,一看准露馅,不过,代波很快想出了对策。选了一个晚上,用一辆商务车把女友一家带回了老家,双方家长头次见面忙着寒暄客气,还没顾得上细细考察,代波一句“天色已晚,还要赶回市里”,匆匆结束了这次会面。
女友第二次到代波家里,已经是订婚那天。看着破旧的房子和简陋的陈设,想想上次刻意安排的晚上会面,女友当场哭了,要悔婚,眼看事态严重,代波一把将女友拉进里屋,“求你给我个面子,亲朋好友都来了,今天先订婚,就算你明天再悔婚都没有关系……”沉默了一番,女友终究心软答应了。就这样,两个人顺利订了婚。
第二天,代波把手里所有钱给了女友,而且保证以后挣的每一笔工资都如数上交。女友觉得代波毕竟市里还有套房子,平时也不会回老家生活,看着他掏心掏肺的样子,也不再提悔婚的事。直到后来,眼见媳妇怀孕大了肚子,代波才哆哆嗦嗦说出了实情,“媳妇儿,那房子也不是我的……”不过,代波又拿出了他哄人的本事,拍着胸脯说,“媳妇,我对天发誓,我一定让你过上好日子。”
图片
代波
代波总说自己媳妇旺夫。结婚后,他误打误撞进入一家酒厂干销售,没想到竟然转运了。虽说没干过这种“高档次”与人打交道的活儿,但代波有的是干劲儿,有的是热情。那时的他,还不知道销售一箱酒能拿多少提成,只是卯足了劲儿卖酒,第一个月工资开出来,14900块钱,代波愣在那里,半天没缓过神儿来。他没想到,自己居然成了厂里的销售冠军。这似乎激发了代波原始的动力,他一天打四五百个电话,邀请天南海北的客户到厂里参观考察,碰巧那几年赶上酱酒行情好,茅台镇的名头报出去,总能吸引不少人前来。
代波第一个大客户是河南的一位企业家,起初对方并没太在意这通推销电话,只说先了解一下。没想到,代波二话不说,立马邮寄了两箱酒过去,让对方品尝。收到酒第三天,这位客户直接飞到了茅台镇,说要来见见代波,结果相谈甚欢,10万元订单的买卖成了。
先做人情,后做生意,送十个客户,没准就有一个需要用酒的,这是代波的经商之道。他总能给人留下恰到好处的印象,热情主动,但从不急吼吼地催对方下单,也因此在全国各地交下了不少朋友。
图片
不同类型的酒一字排开,一闻一品便能见出高下。
尝到了干销售的甜头,不安分的代波很快想要“单飞”。他在茅台镇盘了一个店面,买下了“汉将台”这个商标,自己开店卖酒。“新品牌想要站稳脚跟,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容易,这款酒的性价比不错,但在茅台镇上千家酒厂、数千家品牌里竞争,根本不起眼。”可能是太心急了,半年时间,代波投入了所有的积蓄,还欠下十几万。这一役,代波输得挺惨。痛定思痛,坚韧而乐观的代波决定重整旗鼓,干回了老本行,到一家更大的酒厂干销售,依然在短时间内又做成了销售冠军。
这时的代波安慰自己,时机还不成熟,就像酿酒一样,一道工序都不能省。在茅台镇,历经千年的沉淀与总结,酱酒工艺被总结成“12987”,意为在酱酒酿造的工艺中,走完一个周期,要一年的时间。期间,需要经过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工序极为复杂,耗费时间,而且出酒率低,但酒品上乘。代波觉得,自己的创业梦,也许还需要再多几次蒸煮和发酵。代波终于把心沉了下来,他觉得有些事急不得。如今,他把辛辛苦苦创办的“汉将台”品牌授权给了自己所在的公司生产,自己专心搞销售,慢慢地,回头客越来越多。他的这种合作模式,也是茅台镇很多年轻创业者的一贯做法。
图片
这是代波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待来自天南海北的客户,大家在这里饮茶、品酒。
代波卖酒却不擅饮酒,白酒最多三两。他说,与外界想象的茅台镇遍地酒仙不同,二三两酒的量,是茅台镇酿酒、卖酒的酒家们普遍的水平。有时候,外地客户来了,按理要安排一顿接风宴,顺道在酒桌上品品酒。因为不胜酒力,代波常常饭吃到一半,自己偷偷把账结了——溜了。再大的生意也没有身体重要,事后,他会向朋友道歉,“你们都是大酒量,我酒量实在有限,接待客户,一周酒局不下五天,招待不周,还请原谅。”
代波觉得,一切刚刚好才是最佳的状态,不管饮酒还是做生意。如今,他入股酒厂成了小股东,又有自己的品牌,事业处在稳定的上升期。
31岁的代波,算是终于有了自己的事业。每次回老家,乡亲们都很热情,老家修路啥的,他也总是带头捐款捐物,一捐就是几万块。很多人找代波取致富经,他只是笑笑,“没有什么诀窍,只要你肯弯下腰来,总能挣到钱的。”
自然,他也兑现了对妻子的承诺,在市里买了大房子。每年,他会抽出一个月的时间,专门陪伴妻子和女儿去旅行,所有的纪念日、生日,他都悄悄记在心里,仪式感和惊喜从不缺席。“我的福气都是因为有了这个家,我要让老婆觉得,她没看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