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茶姬,要做奶茶界的比亚迪

图片
5月21日的“国际茶日”上,一家中国的连锁企业喊出了不一样的口号:
中国茶,要全球化,做世界茶。
这是霸王茶姬创始人张俊杰第一次对外说出自己的野心,也是霸王茶姬首次秀肌肉的时刻:
目前,霸王茶姬全球门店数量已经突破4500家,全球注册会员数达到1.3亿。
2023全年,霸王茶姬营收首次过百亿,预计2024年全年营收超200亿元,张俊杰称,霸王茶姬今年一季度的店均销售额超越了所有的现制茶饮企业,同时也超越了星巴克中国。
一家从云南走出来的茶饮连锁,凭什么代表中国茶业出海?
图片
图片
时至今日,茶饮市场已经是一片血红的红海。
在没有资本加持的情况下,怎么让一个品牌迅速出圈?
2017年,云南小伙张俊杰选择了一条传统,但又新颖的路径。
他接手了一家倒闭的奶茶店,改换门庭之后,大量向周边的商家、居民楼和写字楼,分发外卖传单。
只要有客户想尝试,他就接到电话就出餐送餐,最大化让别人尝试他的茶饮味道。
后来,他又和小卖部老板商议:
我能不能在你这里卖奶茶?卖出去,钱对半分,卖不掉,都算我的。
图片
凭借出众的口味,他的茶在小卖部成了畅销品,一天的营业额在短短一月内就涨到了八九千。
凭借老渠道的新销法,张俊杰把已经倒闭的奶茶店做成了今天几乎家喻户晓的品牌——霸王茶姬。
在创业者实力不足的时候,创新传统的销售渠道是最好的品牌拓展方式。
那么,做火一家单店之后,品牌的下一步就是找融资,毕竟没有规模去谈影响力,那也是空中楼阁。
怎么说服投资人投资?
张俊杰喊出的口号足够响、足够大:要做中国的星巴克。
在资本战略上,霸王茶姬走得很坚决,张俊杰全国四处奔走,寻找投资人,为了寻求投资人的认同。
他放开加盟门槛,在创业初期,尽可能地拓展加盟店,而后将总部由云南迁至餐饮业更为发达的成都。
这种野蛮但又粗暴的方式是奏效的。
从口味上讲,霸王茶姬的味道非常接近在长沙深耕多年,但全国分店稀少的茶颜悦色。
图片
但茶颜悦色为了做“精品”,缺少对外营销的投入,在成立八年后才向省外拓展,并一直坚持直营。
而霸王茶姬恰恰就钻了这个空子,抢占了市场先机,并且一开始就旗帜鲜明提出了中国原叶鲜奶茶的概念,并亮出了比肩国际奢侈品牌的设计。
同时将喜茶的运作方式;星巴克的选址,茶百道的外卖运营等种种友商的优点,发挥到极致。
图片
2020年,霸王茶姬只有不到 200 家门店,但到了2022年,就突破了1000多家,2023年,突破了3000家!
同时,海外的门店数也将近来到了1000家!
从国内市场看,霸王茶姬算不上老大,新茶饮品牌蜜雪冰城和茶百道的GMV都要高于霸王茶姬。
但如果放眼全球市场,霸王茶姬却做到了“先出海一步”。
图片
霸王茶姬锚定的出海最大对手,是星巴克。
星巴克是卖咖啡的,相对于茶饮,咖啡的制作特点非常的工业化和标准化,这也是中国茶饮难以走出世界的一大难题。
张俊杰的思路是:持续做好单品。
作为霸王茶姬销量最高的单品,“伯牙绝弦”就是由茶、奶、糖组成,不像水果茶受季节产地影响,和咖啡一样,非常标准化。
借助于现代化制茶设备,目前霸王茶姬一杯茶饮的制作时长,仅仅在8秒左右。
而且利润率也非常高,目前霸王茶姬产品利润率约在60%,即便是做买一送一的活动,依然能赚钱。
图片
此外,霸王茶姬格外注重社交媒体的广告投放,通过一片片小作文的爆款推销,打卡霸王茶姬,已经成了不少年轻人的时髦消费方式。
利润高,出货快,营销广,霸王茶姬渐渐成了加盟商的最爱。
早期霸王茶姬的回本周期大概是5个多月,即便现在市场竞争激烈,霸王茶姬也有不少二线城市一年回本的案例。
“极致单品”策略,是霸王茶姬迅速扩张的秘诀,也是和星巴克竞争的核心武器。
星巴克的咖啡复购率高,同样霸王茶姬的经典产品伯牙绝弦复购率也不低。
2023年,霸王茶姬经典产品伯牙绝弦一年销售超过2.3亿杯,此外,霸王茶姬还研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化制茶设备,据统计,这套自动化设备能将口味误差率缩小到千分之2。
工业化和标准化已经有了,霸王茶姬下一步怎么走向世界?
图片
张俊杰提出了 “CHAGEE TOGETHER”理念,说“在一起,再出发、全球化,才是现代东方茶”。
他希望联合中国茶产业上下游更多生态伙伴一起出海,共同打开现代东方茶产业的全球前景与未来想象空间。
这个理念和战略是不是似曾相识?
没错,这基本是比亚迪出海战略的复刻。
去年8月,彼时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正式下线,王传福在发布会上细数了比亚迪在过去二十年经历的起伏,多次强调“中国汽车品牌”,并再次喊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口号。
图片
由于格局过大,视频一经发布便大肆刷屏,可谓一次史无前例的品牌营销事件。
现在看来,张俊杰也想做茶饮界的王传福,故而在5月21日主办了“2024年国际茶日 · 现代东方茶创新论坛”,狠狠地搞了一波中国茶饮的出海情怀。
图片
不过,霸王茶姬今天的“再出海”,或许面临着比比亚迪更大的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国内市场的饱和。
根据红餐品牌研究院的数据,2022年茶饮市场规模为1423亿元,同比增速仅为+0.3%。
据中国连锁协会、美团《2022茶饮品类发展报告》,2022年我国现制茶饮行业门店数量约为35万家,平均每家现制茶饮门店覆盖2571人,市场整体已处于较饱和状态。
《2023新茶饮研究报告》则显示,新茶饮市场规模在2024和2025年的增速或将下降至19.7%和12.4%,增量转存量趋势明显。
图片
第二个挑战,茶饮市场的投资活力也不如之前。
2021年,霸王茶姬获得了琮碧秋实领投、XVC跟投的1.6亿元融资,使得店面数量高速提升。
但到了2023年,新茶饮市场的融资事件仅26起,披露的融资总金额更是断崖式下跌,仅超过45亿元。
霸王茶姬相对已经上市的奈雪、茶百道, 并没有更多的融资渠道。
第三个挑战,则是同行之间的相互竞争。
如今茶饮市场的玩家们,什么都“卷”,什么都抄。
而且但凡有一个爆款,大家都会很快推出新品,光是伯牙绝弦的味道,就有很多头部品牌在研究了,比如元气森林最近就推出了一款类似伯牙绝弦的乳茶。
图片
营销方面,“联名IP”,小红书种草,商场营销也是五花八门,能炒的噱头都被炒了一遍。
出海上,虽然霸王茶姬先后在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落脚,具有先发优势。但喜茶、茶百道、蜜雪,也都纷纷抢占海外布局,谁都在抢“中国星巴克”的名头。
新消费领域,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霸王茶姬的真正内驱力是什么?
这可能是在成为下一个星巴克之前,企业必须要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