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预警:这种病毒存在暴发风险!幼儿易感,陕西疾控提醒

图片
中国疾控中心周报
近日发布一项
关于手足口病病毒的调查研究:
柯萨奇病毒A6已成为导致我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目前与重症手足口病相关的柯萨奇病毒A6正在演变,并存在暴发的风险。
研究团队介绍,手足口病是一种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儿和儿童,症状通常以发烧、口腔溃疡和皮疹为主,症状一般较轻,在7至10天内缓解。然而,部分重症病例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神经、呼吸或循环系统并发症。此前,肠道病毒A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
2016年,肠道病毒A71灭活疫苗开始广泛使用,显著降低了该病毒导致的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生率。然而,由于不同肠道病毒血清型之间缺乏交叉保护,导致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多样性发生了变化。
根据国家手足口病病原体实验室监测网络,研究团队调查了我国2012年至2023年间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从中获得74株柯萨奇病毒A6菌株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柯萨奇病毒A6已成为导致我国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主要病原体,此外,与重症手足口病相关的该病毒正在演变,并存在暴发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对重症手足口病的监测。
研究涉及的74例与柯萨奇病毒A6相关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中,48例为男性,26例为女性;平均年龄约为2岁,其中1岁以下儿童25例,1至5岁儿童26例,5岁以上儿童3例。研究团队表示,5岁以下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免疫系统不成熟,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增加易感性,并导致严重并发症和潜在的致命后果。因此,开发柯萨奇病毒A6疫苗,对预防易感儿童出现重症手足口病至关重要。
陕西疾控近期发布:
图片
我国每年的4-7月份
是手足口病的高峰季节
近期全国传染病疫情风险评估提示
手足口病报告病例数明显增加
我省从四月份底开始
已逐渐进入高发期
手足口病多发于5岁及以下儿童,尤其是容易发生在幼儿园和托儿所集体生活的场所中,家有宝宝的要注意了!手足口病绝大多数(98%以上)是普通型,属于自限性疾病,就是不用治疗自己也能好的,家长也不必过于惊慌。做好对症处理,缓解宝宝不适后,等待疾病消退就行了。而对于重症的手足口病,家长识别出来症状后,立即送医院,之后用药由医生根据孩子病情进行,也不用家长们操心了。
重症表现 立即送院
有以下表现提示孩子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重症病例,需要立即送医院治疗:
● 持续高热:体温大于 39℃,或者体温大于38.5℃并持续超过3天;
● 神经系统异常:孩子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有时会伴有肢体抖动、站立不稳或肌阵挛(就是肌肉在抽搐);
● 心衰前表现:孩子呼吸和心率增快、四肢发凉、出冷汗,摸着皮肤湿冷。
敲黑板,划重点:
● 只要孩子38.5℃大于3天,出现嗜睡、呕吐、头痛等表现,就立即带孩子去医院。
● 手足口病时,皮疹不能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不能以皮疹定轻重。
● 家长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早发现,早治疗。
家庭防控需注意以下几点:
1.勤洗手
洗手对预防手足口病非常关键。对于较小的宝贝,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对于大一点儿的孩子,教育孩子使用七步洗手法好好洗哦。平时使用肥皂洗手就行,在怀疑接触病人后,因为肠道病毒对酒精不敏感,不要使用酒精基的洗手液,可以选择使用肥皂或者含氯的洗手液洗手。家长在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大人也会感染肠道病毒,多是无症状感染,但是有传染性,病毒在大人呼吸道、手上存留着,所以大人外出回家后,一定要洗脸、洗手后再接触孩子或给孩子准备食物。
2.常消毒
引起手足口的肠道病毒惧怕紫外线、高温、和含氯消毒剂,因此对婴幼儿的尿布、衣被、玩具等,可以进行晾晒、高温蒸煮消毒或含氯消毒剂消毒。特别要注意对患儿粪便及时用含氯消毒液处理,患儿的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其所接触被污染的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也要及时消毒和晾晒。
3.多通风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
4.少聚集
人群聚集、接触频繁,容易传播手足口病,建议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特别注意不要带已确诊的患儿去这些公共场所,避免传播。
5.注意饮食
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饭需加热后食用。家有已确诊的手足口病患儿时,尤其要叮嘱不要互相分享食物。
6.健康教育
平时多教育小朋友们勤洗手,爱卫生。培养孩子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来消毒洗手的好习惯,不要与其他伙伴共用餐饮具及毛巾等物品。
来源 | 中疾控 陕西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