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庆帝的“逆鳞”,岂是赖名成能碰的,范闲被狠狠上了一课

一句“天威难测、圣心如渊”,比陈萍萍教于范闲的任何本事都更有意义。
本不该走到今天这一步的赖名成,几乎是被范闲硬逼着完成了“青史留名”的壮举。
面对无法理解的结果,范闲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逆鳞”,什么是庆帝的逆鳞。
图片
所谓逆鳞,原出自《韩非子·说难》一书。
“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
其大意可解释为:龙之本质也是一种动物,他本性情温柔亦能将其驯化后用以骑乘。
便在龙的喉咙下面长有一片长约一尺的倒生鳞片,如若有人碰触到这此鳞片,这条原本温顺的龙则必定会杀人。
于龙类似,作为一国之君也有这样的“倒生鳞片”,所以作为谏言之绝不可碰触此鳞片,如碰触到那此人也就差不多了。
图片
逆鳞:逆生之鳞,是一种近似于反骨般的存在,更是一种不服帖、不听话的存在,但绝非是一种痛处和底线般的存在。
范闲对庆帝的认知并没有错,莫说他是庆帝的亲生儿子,即便是满朝百官,只要话在理事站理,庆帝都可以忍受被人指着鼻子骂。
而这也是为何在赖名成不断参人之后,庆帝都想着一走了之不与他争执。
图片
可无论是赖名成还是范闲,都没有明白与知晓可以被指着骂的庆帝,终究是一朝之君、真龙天子。
也因为如此,身为真龙天子的庆帝,岂能不与龙那般有一片藏于喉咙之下的倒生鳞片。
虽然这片的龙鳞不是庆帝的痛处与底线,可却因其是逆生之鳞,让其在指着他鼻子骂时,无意间触碰到这片逆鳞后,会让庆帝产生如鲠在喉之感。
图片
这不是对与错的问题,更不是是与非的问题。
与朝中六部和督察院不同,鉴察院就是庆帝身上那坚硬如铁般龙鳞中的一片逆鳞。
你可以触摸或击打庆帝身上的任何一片龙鳞,这对于性情温顺的龙来说甚至连挠痒痒都算不上。
可陈萍萍掌控的鉴察院却是庆帝喉咙处,那一片覆盖了咽喉的逆鳞,是任何人不可动、不可查,甚至是不可窥视的存在。
图片
也许此时的范闲还在因赖名成的惨死而耿耿于怀,也许陈萍萍的一八字真言并没有被范闲真正理解。
可我却从逆鳞二字中窥得了一丝天机,一丝为何范闲被进入鉴察院,为何会有可掌管内库的线索与理由。
因为陈萍萍掌控的鉴察院就是庆帝的逆鳞,因为日后的范闲或许即将成为庆帝的逆鳞或撩动逆鳞的第二个赖名成。
图片
天威难测、圣心如渊的庆帝,可以容许二皇子与长公主犯下杀人越货之罪,也容得下赖成明屡次参人冒犯天威。
可谁又能想到、谁又能料到,赖成明却在无意间触碰到了庆帝的逆鳞鉴察院,一个能让庆帝这等明君瞬间猪油蒙心的逆鳞。
也许,这才是为何捡蔬司的戴公公,会因为几条鱼而导致灰飞烟灭的真正原因吧。
图片
没有人可以不经庆帝的允许,去触碰那能让他疯狂的逆鳞,即便是那些被庆帝默许之人,在与鉴察院、陈萍萍、范闲等人接触与来往时,无一不是小心谨慎、如履薄冰。
也许并非如范闲所说,他注定只能是一个孤臣;也许范闲始终无法超越陈萍萍的,只有对帝王之术的参透与了解。
甚至可以说,在百官之中无论是众皇子还是你范闲,都无法做到如陈萍萍这般了解圣意与让圣意毫无猜忌之心。
图片
或许《庆余年》虽说打着架空古装剧的“幌子”,实际上却将一个与日月相关的朝代,完全复刻与融入其中。
范闲是谁或许并不重要,而让范闲立足于京都之中的鉴察院与陈萍萍,或许才是整部《庆余年》最重要的基石。
这一院一人,不仅是范闲的基石,更是庆帝的基石,甚至是整个庆国的基石,而此时的范闲,更像是远在齐国的郭保坤,一个齐国上下都知道还要陪着他玩的存在。
图片
关于《庆余年2》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还请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