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雅玲:贵金属高涨的竞争性与趋势性博弈

撰文| 谭雅玲,中国外汇投资研究院 独立经济学家
今晨贵金属价格回落是焦点,比较前值此类价格偏激高涨局面得以修正,这既是正常化水平的必需,或许也是未来继续推高价格形成通胀参数与技术的铺垫性准备。
期间国际黄金价格回落2380美元附近,白银价格围绕30美元正在回落路上,镍价冲上20000美元有限,比较前期峰值10万美元远远位于低位。
相比较铜价稳定10000美元水平,但回落幅度已经远离11000美元水平,其它贵金属普遍回落300-400美元,所有价格3-4%的下跌力度足以表明前期价格极端性的不可持续,更重要的是未来继续上涨依旧的准备性反扑是行情重点与趋势关键。
毕竟美联储刚刚发布的5月1日例会会议纪要显示,美联储不降息的重点依然是通胀高于基本指标2%的参数,未来通胀回归2%的路途遥遥无期、调控艰难与通胀反弹都是目前美联储不急于降息或不草率降息的重要选择与考证因素。
尤其当前美国经济强劲增长是美联储不降息或加息的潜在力量与保障环境。与此同时,贵金属价格高企的竞争性格局将是驱动上涨趋势不容忽略的特殊环境与对标逻辑。
一方面贵金属范畴决定产业经济竞争白热化对标精准。
由于黄金、白银等贵金属所特有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工艺性,极易加工成超薄金箔、微米金丝和金粉,进而比较镀金的陶器及 玻璃等更具有极高抗腐蚀的稳定性,在一定压力下金容易被熔焊和锻焊,这对新技术制成超导体与有机金等更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中,如电子、通信、 宇航、化工、医疗等领域。
金、银和铂族金属(钌、铑、钯、锇、铱、铂)等多种金属元素不仅拥有美丽的色泽,对化学药品的抵抗力相当大,并且在一般条件下不易引起化学反应。
伴随美国新经济的工业科技创新以及老牌发达国家工业品牌与技术领先,贵金属从发达国家垄断应用已经开始转向并渗入广大新兴市场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工业创新产能与产品,包括我国新电动汽车、新太阳能电池和新锂电池都是与贵金属原材料密切相关。
目前发达国家传统产业、产能和产品优势站位与先进资源依旧遥遥领先,但新兴市场或发展中国家新三样的新技术和新产品则面临如火如荼的新阶段,相比较推高这种价格的产业和产品成本价格不言而喻必将削弱新兴市场竞争力与减少利润力。
透过现象看本质,表面上是原材料价格上涨,贵金属的特殊应用或是具有针对性的价格垄断与主导所为,而实际上或是全球产业竞争白热化的对标操作与供给制衡,这不仅不利于新兴市场竞争力,反之对发达国家通胀高企和紧缩货币的利率高位具有推波助澜、顺水推舟之势,国家安全竞争与企业利益竞争双交的博弈格局面临前所未有新局面与新周期。
另一方面美联储紧缩货币面临技术创新全球化博弈期。
当前美联储货币政策争论十分敏感,也存在很大争论与不确定。尤其技术创新产生的货币政策选择分化严重,新技术和新业态的差异性与区别性则是目前贵金属价格上涨的背景与逻辑之重。
美国运用的是新技术打造的企业强支持美联储加息更高水平利率,美联储降息预期炒作性掩盖了美联储进一步加息可能性,美元利率更高水平与美国经济升级换代相符,美国新技术的企业强已经是美联储紧缩货币重要支撑力。
反之新技术与新业态在新兴市场或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热烈时期,但相对于基础环境与市场条件并不适宜存在明显产业断层与产品鸿沟,而目前这种价格驱动不仅增加新技术成本风险,并且更使这种技术的可持续面临后端或前行不安全防范的对应难题,包括环保以及废旧物质的安全处理,价格刺激的情绪往往丧失逻辑与循环理性,新技术与新业态偏离性风险将不利于长期发展与竞争站位。
这就是当前新技术的企业利润率分化值得关注差别。刚刚美国英伟达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财报业绩,该股股价冲上1000美元,今年股指上涨达到92%,市值上至2.3万亿美元,这仅次于微弱和苹果之后列居第三位。
而该公司利润增长达到260%的幅度,这是美国新技术的创造力与竞争力。相比较,我国新三样第一季度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的新三样合计出口2646.9亿元,同比增长66.9%,虽然在我国出口比重中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但整体仅占出口比重的4.7%。
其中我国汽车出口的比重提升5.1个百分点,达到43.9%,锂电池出口1097.9亿元,增速达到94.3%℃,太阳能电池出口突破900亿元,增长23.6%。新三样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产品体现我国出口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也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目前我国传统产业全面体质增速面临关键期,发展中国家定位和定义与发达国家差异值得重视我国产业和产能合理配置与构造的均衡和可持续,比较上述美国企业新技术我们遥遥不及依然位于发展中国家才是本质。
加之当今海外市场伴随发达国家紧缩货币的投机势力猖狂,套利交易对贵金属炒作具有获利与遏制两种局面,显而易见的套利挣钱优势与主导在发达国家、遏制竞争力对标新兴市场价格和产品显著,外部对标性博弈格局战略战术不可掉以轻心。
预计贵金属趋势性上涨并未结束,今年商品上涨趋势将是贵金属再高涨可能,但是价格之间波动大跌行情既是修正技术铺垫,也是刺激高涨应用一种手段,预计贵金属分批、分梯队涨跌将是价格难以常规和常态的重要风险侧重,也是全球通胀高企、难以舒缓长期局面或紧缩货币难以收敛之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