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伦访德国,再提中国“产能过剩”,还吓唬欧盟,再不团结就完了

最近,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访问德国时,又把中国当作“威胁”,来吓唬欧盟。她希望欧盟能和美国联手,共同面对中国所谓的“产能过剩”。她还耸人听闻地说,“如果美欧之间不团结起来,美西方的工厂可能就要玩完了”。
图片
就在这个月,美国政府把一大堆中国商品的关税,“直接给提上了天”。比如电动车关税,一下从25%升到100%,太阳能电池和锂电池的关税,也都翻了一番多。耶伦对此解释说,这并不是针对中国的‘反华政策’,只是为了应对中国所谓的‘产能过剩’,防止这些“过剩”威胁到全球的工厂。她还特别强调,“提高关税是美国的一种战略性举措”。
美联社也发文和耶伦“打配合”,报道了中国山东省的一个农村屋顶光伏项目。美方声称,这个项目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光伏产业的强大实力,而且标志着中国太阳能制造业,在国内的大规模扩展。中国已经在太阳能制造这块,领跑全球很久了,现在还把重点放在了推广绿色经济,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面对中国在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美媒又开始老调重弹,说中国“产能过剩”就是因为大量的补贴。
值得注意的是,当美国媒体声称,中国农村屋顶光伏项目,是“产能过剩”的证据时,美国自己其实也在大力推动类似的项目。在上个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为了支持90多万中低收入的家庭,能够安装屋顶太阳能设备,美政府将拨款70亿美元。耶伦对此辩称,“美国对绿色产业进行补贴,不仅能为美国创造机会,也能对欧洲产生积极影响”。
欧盟那边的态度是,他们不会采取和美国一样的做法,但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明确表示,“欧盟可能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正式关税”。然而,欧洲内部有不少反对声音,瑞典首相提出警告,他认为“加收关税是一个错误的决定,这种行为可能会搞垮全球贸易”。
此外,德国的态度也很谨慎,他们担心,如果欧盟采取加税措施,可能会引起“中国对德国宝马、大众的排斥”。德国总理朔尔茨在最近的讲话中也强调,“不应忽视一个事实:欧洲乃至一些美国的企业,都在中国市场上取得了成功,向中国出售了大量在欧洲制造的汽车”。
图片
与此同时,美国增加关税的决策,也受到了国内经济学家和行业专家的批评。他们担忧,高关税最后可能会伤害到美国自己的企业,还可能导致美国的就业机会减少、产品价格上涨,对美国企业和工人带来负面影响。
实际上,美国炒作的中国所谓“产能过剩”,无论是从全球的视角,还是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并不存在过剩问题。那些说中国靠政府补贴抢占国际市场的观点,根本就看错了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真正实力。
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并没有给国际社会带来什么不利影响,反而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美国和西方对中国新能源产品的限制和打压,才是真正扭曲市场的行为,严重影响了全球产业链的健康发展。
如果单纯以出口作为“产能过剩”的标准,那么存在“过剩”的国家多的是。例如,美国在去年出口了209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那美国是不是也“产能过剩”了?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不论是中国企业还是美国企业,都是根据全球市场的需求,来决定自己的产能,有的更注重国内市场,有的则更侧重于国际市场。因此,出口占产量的比重,与国内是否存在“产能过剩”完全是两回事。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