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扼杀我国意图,很明显!耶伦要欧洲、日韩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美国总统拜登已指示他的下属根据1974年贸易法的“所谓第301条款”,对来自我国的大量商品加征关税了。其中,部分钢铁、铝产品的关税将大幅提高至25%,而之前的税率为零至7.5%。
图片
还有来自中国的半导体商品,关税率将从25%提高至50%;电动汽车的关税率,甚至将从当前的25%,猛升至100%;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非电动汽车用锂离子电池、电池部件的关税率均计划提升至25%。
一些关键材料,例如:天然石墨、永磁体的关税率也要提高至25%。还有太阳能电池,无论是成品,还是可以组装成成品的组件,它们的的关税率都要从当前的25%,提高至50%……
这只是美国围堵、扼杀中国的策略之一
米尔斯海默,芝加哥大学国际安全政策项目主任,政治学教授,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中国、俄罗斯这个大三角博弈格局中,俄罗斯实力最弱,中国已成为美国的同等级对手。
单单依靠美国自身已无法完成对中国的绞杀目标,于是他们采取了三种策略,分别是:利用专家、媒体的影响力诱导、误导中国实现“经济自身政策”,降低自身的经济增长率,达到无法赶超美国的目的。
试图将印度塑造成“下一个中国”,采用之前扼杀苏联的方式来对付中国,确保美国再一次赢得冷战——这是新的冷战。在此战略背景下,美国以往执行的亚太战略,转变为“印太战略”。
图片
然后是联合、威逼盟友,和美国一起围堵中国。这不,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在德国法兰克福的一次演讲中就敦促:欧洲、日韩等G7国家应该采取“额外”行动,以配合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的行动。
美国编造产业过剩借口,实行意识形态斗争
最近几个月来,美国政府高级官员一再抱怨中国在某些重要行业产能过剩。美国和欧盟官员都曾多次表示将减少对中国企业和商品的依赖。通常采用两种方式:加征关税、让中国企业转移生产基地。
假设全球有10家电动汽车生产厂家,有8家在中国,这就属于产能过剩了。若我国将好几家新能源汽车厂家转移至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印度、越南,那就不算产能过剩了。
看清楚了吧,他们说的产能过剩,不是真正的产能过剩,而是某个行业的发展不能由中国主导。实质意图很简单,要求中国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慢下来,就是前文提到的诱导我国实现经济自杀的政策,降低GDP增长率。
对于美国的强势手段,部分欧洲官员担心:若欧盟也采用类似于美国的加征关税行为,这将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制定的全球自由贸易规则。在内心中,很多欧洲官员还是希望全球化,而不是逆全球化的。
图片
欧盟成员国在如何应对中国政策上仍存在分歧。其中,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中国是德国制造商的重要市场,他们多次表示不太愿意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德国不愿意干。
紧张局势的升级,增加了中国对欧盟采取报复行动的风险。也正是基于上述因素的考虑,冯德莱恩表示,即使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关税提升力度也会低于美国。将仔细研究后,再做出是否行动的决定。
还有日本、韩国,与我国的经贸连系很紧密,盲目站在美国那边一起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加征高额关税,就不怕失去14亿中国老百姓的庞大消费市场吗?这个问题,需要他们仔细想一想。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可能适得其反
部分厂商可能采取“绕道”模式,将增加在墨西哥的投资,以避免电动汽车进入美国市场面临的高额关税。还可以彻底放弃美国市场,华为集团就是案例,与其被美国使劲折腾,不如全力拓展非美市场。
美国消费市场的确很大,但美国政客愈加偏激,给中国企业带来的风险越来越大。若在这个市场的投入,大于产出,长期亏本的生意是无法持久的。放弃美国,让他们闭关锁国,为何不可呢?
图片
贸易保护主义往往扼杀竞争,限制消费者的选择,推高物价和通胀。纽约时报》就报道称:一些贸易专家预测,美国正在追求的对对手征收强力关税的模式很可能适得其反。本文由南生撰写,欢迎转发、评论、留言和分享!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