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左中旗:水稻插秧忙 乡村振兴好“稻”路

从一粒种子到一粒米饭,从绿油油的秧苗到金灿灿的稻穗,农民们年复一年,用汗水播种希望。初夏清晨,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门达镇门达嘎查和广巨屯村的稻田里热闹极了,农民们三五成群,麻利地劳作着。育好的秧苗被大伙儿整齐地铺在插秧机上,伴随着机器的前进,一棵棵秧苗就“安家落户”了。
“我种水稻30多年了,今年种了105亩地,都是长粒的稻花香。去年我种的超级稻每斤卖了1.6元,水稻这种农作物旱涝保收。”稻农刘长林对水稻产业很有信心。
图片
农户用插秧机栽植水稻秧苗。任若男摄
近两年,科左中旗局部地区出现极端天气和大量降水过程,使得低洼易涝地段的农作物受到影响,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挑战。对此,门达镇党委政府迅速行动,积极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在深入研究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部分低洼易涝、土壤潮湿的旱田用于种植水稻,既促进了传统农业模式的转型创新,也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拓宽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
“我们村的易涝地有1000多亩,根据这两年的天气变化,今年旱田改水田400亩,栽植了水稻,带动农民改变种植模式,希望有个好收成,增加群众收入。”门达镇广巨屯村党支部书记张治国说。
图片
栽植好的水稻秧苗。任若男摄
连日来,门达镇党委政府紧抓水稻栽植关键时节,精心组织,科学指导农户开展水稻插秧工作,夯实农业生产责任,确保农业丰产丰收。
“我们门达镇一直以来素有‘左中小江南’之美誉,2024年,全镇新增水稻田种植500亩,总面积达到3000 亩,涉及7个嘎查村。因地制宜发展水稻产业,在趋利避害的同时,能提高农户的收入。我们努力将优质稻米的名声打得更加响亮。”门达镇党委组织委员、统战委员刘文汇介绍。
初夏时节,阳光照耀着水田,波光粼粼。科左中旗门达镇的农户们辛勤劳作,用行动展现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他们的付出将换来金黄的稻谷,丰收的喜悦。(任若男、岳禹铭、程实、刘小光)
来源:科左中旗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