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敲门送报,这个社区还组建了为高龄独居老人读报的队伍

5月22日,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大三学生华宁带着两名同学,来到海曙区段塘街道新典社区98岁的陈鸿道家里,为老人读了当天的宁波晚报。女大学生们读得很大声,老人也听得很仔细。“我现在看报纸已经非常吃力,特意买来了放大镜。有了这些志愿者,我可以轻轻松松‘看’报纸了。”陈鸿道开心地说。
继上个月新典社区“安居红帮”团队的志愿者每天敲门为独居老人送宁波晚报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也加入了宁波晚报敲门行动,他们为老人送上的是读报服务。而华宁读的宁波晚报,也正是“安居红帮”志愿者张和富当天上午送到陈鸿道家的。
读报:
从生硬地读到有更多的交流
“听社区说他们落地了一个‘晚报来敲门’的活动,我们也想为这些独居老人做些什么,最后决定每周抽空来为他们读报。”华宁说。
图片
图片
图片
前段时间,在新典社区党委、团支部的倡议下,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的学生志愿者们成立了“青春有爱·报团前行”社会服务组织。他们分为若干小组,每周三下午分别前往独居老人家中,为他们读报,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5月22日是“青春有爱·报团前行”社会服务组织第一次举行活动。当天下午,10余名学生志愿者分组前往老人家里,华宁和两名同学去的是陈鸿道家。
陈鸿道参加工作后,一直在湖北一家农场做会计。退休时,他选择叶落归根,回到了宁波。1998年恰逢老家拆迁,他就住到了新典社区花苑新村现在的这个家里,一住就是20多年。
陈鸿道平时生活非常有规律,早上客厅喝茶看报,下午午休好后到书房练字2小时,晚上看电视到10点左右睡觉。但因为腿脚不便,他常年在家不下楼,陪伴他的只有一书房的书。现在,老人连读书看报都很吃力了,桌子上放的一把放大镜就是他读书看报时必须用的。
“陈爷爷,我给您读一下这篇新闻,说的是宁波最新的商业街区。永宁巷1号,就是在原来的东恩中学旁边,以前是老旧厂房,现在改造成了时尚新街区……”“还有,宁海白枇杷、余姚杨梅要上市了,陈爷爷您平常喜欢吃枇杷、杨梅吗?”
图片
从一开始生硬地读报,到后来,华宁她们渐渐和老人有了更多的交流。“好久没有那么多年轻人来陪我一起说说话了,我好像也一下子年轻了许多。”陈鸿道越说越开心。
陪伴:
从送报到读报的温暖传递
而在陈鸿道家里,还有一位老人一直默默坐在了陈鸿道的旁边。他就是“安居红帮”的志愿者张和富。其实早在为老人送报之前,陈鸿道就已经是张和富的结对帮扶对象了。
图片
图片
前几年,社区了解到陈鸿道的情况后,就安排党员志愿者跟他结对,经常去他家帮扶。“后来,那个党员志愿者自己也生病了,就换成了党员志愿者张和富继续帮扶结对。”社区书记陈国富说,张和富虽然自己的身体也不太好,但几乎每天都要抽空到老人家里。
去年,社区打算为11名高龄独居老人进行适老化改造,陈鸿道就是其中一名。不过,由于他家里的卫生间比较大,原来安装了一个浴缸。“现在老人年纪大了,不使用浴缸,淋浴的时候爬进爬出却有不小的安全隐患。”陈国富说,为此,爱心企业决定敲掉浴缸,改成淋浴设备。但因为这笔费用开支比较大,不在爱心企业的预算内。
张和富二话没说,提出自掏腰包解决老人的居家安全问题,而爱心企业获悉张和富的义举后也主动以成本价为老人改造淋浴房。
其实,张和富也不年轻了,今年70出头的他身体也不是很好。以前陈鸿道还没请保姆的时候,张和富还会帮他买菜做饭、洗衣拖地,最重要的是陪老人聊聊天。
图片
“他每天都要来问我,身体怎么样,今天有什么需要。”说到张和富,陈鸿道一脸的感激。两家离得很近,只要一听到老人拨打的电话铃声,张和富就会直接赶来。前年冬天,因为浴霸坏了,老人洗澡受不了,张和富就赶紧买了新浴霸请人来安装。
陈国富说,像陈鸿道这样的独居老人,在新典社区里还有许多,这也让“青春有爱·报团前行”这个志愿队伍变得很有意义。“从‘送报’到‘读报’,不仅是陪伴更是温暖的传递。”今后,每周三青年志愿者们都会利用课余时间来到社区,和党员志愿者、网格员们一起前往有需要的老年人家中,读读报、聊聊天。“老年人聊人生经历,青年人分享新鲜事,让陪伴加深,更让这支青春的队伍成为‘老朋友’们的‘精神家园’。”
来源:甬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