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提高美欧进口车关税,德法瑞三国改变态度

图片
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贸易遏制就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美国对华汽车加征100%关税后,中国随即采取对等的反击措施,对来自欧美的大排量燃油汽车加征高达25%的关税。此消息一出,欧美震动,欧美燃油车股价应声下跌,德国、法国、瑞典等国口风也已经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01.对等反击重创欧美
中国欧盟商会近日发出声明,阐述依照世贸规则,中国有权对进口的排气量超大,大于或等于2.5升的汽油轿车和SUV设定25%的临时关税,此举回应了欧美对华电动车贸易限制政策。
目前,欧洲汽车进口关税为15%,WTO允许额外增设25%关税,据统计,去年中国共进口这类大排量汽车25万辆。
图片
近期内,我们针对欧美相继展开多项反制行动,提出对欧盟、美国、日台等地区部分化学品的反倾销立案调查,比如 共聚聚甲醛,常用于汽车零部件、电气设备和工业机械制造。
身为中欧经贸的重要参与者,中国欧盟商会紧密观察国内舆情,预期形势发展,然而,若视中国反制举措为“对等加征关税”,未免有失偏颇。
此次美欧矛头直指中国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虽采取对等报复简便易行,但须知美欧利益并非完全一致,欧盟内部亦有分歧。
图片
德国与法国这两大欧盟工业强国的汽车业界并不支持大幅提高关税以筑起“护城河”,反而主张积极应对竞争。
因此,中国的反制策略应区别对待美国与欧盟,甚至在欧盟内部实施反击,也不能一刀切,对于美国,可从其所需零部件入手,限制出口,增加生产成本和时间成本。
图片
去年中国出口电动汽车达155万辆,其中近四成销往欧洲。
由于担心中国可能征收惩罚性关税,欧洲多家车企的市值应声下跌,包括我们所熟悉的奥迪宝马奔驰等等,这些车企的负责人无一例外地警告欧盟,不要对华汽车征收关税。
欧洲之所以能有那么多发达国家,和传统工业制造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像燃油汽车、商用大客机、工业机械等等。
图片
因为这些产业他们曾经长达百年引领世界,目前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第二大经济体都是如此。
美国对华汽车加征关税,而这些国家则更希望和中国同台竞争,所以他们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做法也非常敏感。
德国、法国、瑞典甚至包括欧盟委员会主席,都表示欧洲各国不会跟随美国的脚步。
02.欧洲多国服软
早前,美国总统拜登无视中方强烈抵制,决定提高部分从中国进口商品的关税,特别是提高电动汽车的关税至100%,引发了包括德国、瑞典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忧虑。
德国总理朔尔茨就警告欧盟,不要切断欧盟和中国的市场联系,瑞典首相吕特也表示,美国的想法太天真。
图片
对中国加征关税,只会让全球贸易变得更艰难,这不是公平和自由的市场经济,我们不会跟随美国的做法。
21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访德期间与欧洲联盟官员寻求联手以解决中国被指责的“生产能力过剩”问题。
她还是那些陈词滥调,若欧美不能有效应对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崛起,将会面临产业风险。
图片
实际上,也是耶伦强行把欧洲绑定到美国这艘即将沉没的破船上,即使美国产业面临风险,欧洲不会。
因为目前欧洲、中国的产业地位,最初都是根据美国的意愿制定的,美国只想控制全球金融。
图片
通过操控美元,调动全球的资源和产品,但是这种空手套白狼的游戏已经玩不下去了,就开始想让高端制造业回流。
包括德法这些欧洲国家也不是傻子,有利可图跟着你,现在想要把欧洲吃饭的家伙搬到美国,我想聪明点的欧洲人,都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除此之外,耶伦也为美国提升关税政策辩护,强调此举并非针对中国,而是为了应对中国因“生产能力过剩”可能威胁全球制造商存续的状况。
图片
访问德国期间,耶伦与该国银行业高层会晤,并计划于本周晚些时候参加在意大利举办的七国集团财长会议。
然而,耶伦的诡辩并未换来欧盟的积极响应,当日晚间,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布鲁塞尔的竞选辩论会上明确表示,欧盟不会追随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将采取与华盛顿不同的策略,对华关税将“量身定制”。
她还表示欧盟最终征收的关税将低于美国上周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100%关税,要知道,冯德莱恩之前可比跳的美国还高。
图片
看来在绝对的利益面前,冯德莱恩还是选择了低头,首先就是德法这两大国的工业,和中国联系太紧密了。
特别是汽车行业,德国之所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默克尔在任时推行的对华合作,有重大的关系。
冯德莱恩虽然是“欧奸”,但她毕竟明面还是德国人,要她直接断了德国的“根”,就算有贼心也没有贼胆。
图片
毕竟欧盟也要马上选举换届了,冯德莱恩的很多做法已经在欧盟内部人神共愤,现在想通过产业保护的方式获取一定的支持,也属于正常。
对于我们而言,常态化的反击已经展开,以后只要是美国的对华制裁,我们大概率会做出对等反击。
除了加征关税之外,我们还制裁了美国洛马、雷神等10家美国军工企业,这也是对美国以中俄贸易为借口,制裁中国的反击。
图片
这些企业有很多重要的材料要从中国进口,特别是我国的稀土永磁材料,用在了很多先进的战机和导弹之上。
随着我国反击的陆续展开,攻守态势也将进一步转变,如果美国还是一意孤行,限制和阻碍中国的发展,自然也会丧失人心,留给美国的时间不多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