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到底减什么?政策落地3年,家长少了负担,学生教育更平衡

图片
图为玩耍的学生
这段时间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二年级的学生放假之后对妈妈说的第一句话是:“妈妈,我的作业在学校就做完了。”孩子显得很高兴,然后就去看看动画片或者出去跑跑,跳跳。而妈妈的脸上也没有因为孩子作业少而显得忧虑,也没有安排孩子去上什么课后辅导。
这一幕,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故事,而是发生在双减之后绝大多数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一个家庭之中。2021年,一场席卷基础教育的飓风带走了积压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上多年的课后作业繁重,校外培训压力巨大两个主要问题。
那一年,90%左右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被裁减,学生的书面作业时间被压缩,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到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那一年,很多家长对此感到忧虑,因为双减让校培经历了寒冬,会不会也让他们孩子的成绩也经历一个更漫长的寒冬。值得庆幸的是,“双减”减的是学生沉重的学习压力,而不是降低学生的成绩,也不是降低学习的质量。相反,双减政策之下,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做课堂学习之外的事情,学习压力降低了。
图片
图为各种培训机构
那么,双减政策之下,除了削减了校外培训,降低了学生的课业压力,还减少了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而能够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样只有那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和家长。
对家长来说,双减政策带来的最有效的好处就是,停止了他们在教育领域因为校外培训带来的内卷,以及因此而起的经济压力。同时也缓解了家长对孩子成绩的焦虑。
一位初一学生家长这样回答这个问题,原来的校外培训多少也是一个负担,“双减”之后,原来报辅导班的孩子倒可以带着孩子出去旅游,或者干一些其他的事情培养孩子的兴趣。
一些小学家长也因为双减政策让孩子不能补习功课而感到烦恼,因为这样可能会导致自家孩子的成绩下滑。但是适应过一段时间之后,也会发现孩子的成绩并没有如想象中那般糟糕,反倒是因为不能依靠老师,而开始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
同时被改变的,还有学校的教学理念,以往的唯成绩论,唯分数论,唯升学论被多元化发展所取代,课后延时服务也缓解了家长对学生成绩的忧虑。辽宁一位二年级学生家长说:“学校开设课后服务后,作业老师们都会带着学生完成,家长也不用太操心孩子的作业和复习。”
图片
图为小学课堂
很多事情和观念都在双减政策下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针对学生的教育也开始变得更加平衡。一方面,双减之后,学生从繁重的课堂学习压力和校外培训压力中被解放出来,身心和时间都得到了释放,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能够得到更完整的成长时光。
另一方面,双减政策下的课后延时服务也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后延时服务的初衷是为了弥补课外培训被削减之后,学生与家长放学时间起冲突的空白。而课后服务的内容也不只是帮助孩子完成作业,在双减之下,很多学校开始将除课堂学习之外的其他内容引入课后服务。
曾经课堂上见不到的民间艺人,传统文化都出现在了学校内。北师大庆阳附小在保证学习的基础上安排了学科拓展、益智游戏、创新素质拓展课程等。玩转魔方、学唱英文歌曲、沙画、趣味编程、主持等等都成为孩子们的自选选项。
图片
图为学生上计算机课
其实,不论是校外培训机构转型,还是校内开展课后延时服务,都是双减政策下义务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而双减本身也是一个长期的、有深层次意义的教育指导方针。其一,双减政策的推行,有利于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为未来打造创新型人才打下基础。
几十年来,我们的基础教育一直以学生成绩为教学核心,忽略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也就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又进一步造成了教育行业的无序内卷。而当下的社会发展趋势是科技先行,不论是AI,还是航空航天,海洋探索等等,都需要一大批有着创新能力和敢于挑战未知事物勇气的人才。
然而,这样的人才在以分数为核心的教育体系中又很难培养出来。因为那样的学生基本上只能应试,做题,却难以突破现有的框架,打开一片新的天地。双减政策的出现,倒逼教育行业开始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将目光放在学生的多样化发展上,从基础教育开始着重培养学生更活跃的思维和更开阔的眼界,以及最基础的动手能力。
图片
图为学生听老师讲解
其二,制止教育行业的无规则内卷,进一步保证社会的公平。这一点是一个很广泛的命题,但是双减政策的出现,在这张答卷上对家长学生的内卷,以及由此带来的不公平写上了一个“不”字。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由于经济水平的不一致,很多地方的教育水平和学生能够享受到的资源其实是不平衡的。一旦这种无序的内卷持续下去,就会拉大这种差距,加大各地教育水平和资源的不平衡。双减减掉了大量的校外培训,便是国家在对这种无序内卷划上休止符。
对于双减,杭州市萧山区新街小学校长俞雅萍如此说道:“政策推行初期遇到磕磕碰碰、不尽如人意之事很正常。做好家校沟通,在不断完善中前进,才能让‘双减’发挥最大作用。”我觉得这句话正好说明了双减政策下的教育现状和可以预见的未来,双减撬动教育改革,而这本身也不是三两日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所以对于双减,对于基础教育,我们也更应该有耐心。
总而言之,双减实行3年以来,确实做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成绩。义务教育用大变样来形容也是合适的,被减掉的不仅仅是作业和校培,还有家长的焦虑,学生的压力。为了学生的平衡发展,我们也更应该支持双减政策长期地执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