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郑州丨北宋宰相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影响两宋三百年

图片
不像李白、杜甫等提起名字就能想起来诗句或作品,提到“赵普”,可能很多人脑子里都没什么印象,甚至思来想去一圈,也没有能对上号的。但如果再加一个关键词——“半部《论语》治天下”,是不是就想起来了?
赵普,北宋初期声名显赫的宰相,虽然他的名字远不如“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有名,但他独特的智慧和深邃的谋略,一直影响着两宋三百年的统治状况。
图片
赵普 图源网络,下同
三次拜相,从幕僚到权臣
据《宋史·赵普传》记载,赵普是赵迥的长子,为人淳厚,沉默寡言。赵普生在世代当官的大家族,他的曾祖父在唐末任三河县令;祖父赵全宝,在唐末任澶州司马;父亲赵迥,五代时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司马。
在这样的家族长大,赵普按理来说应顺风顺水地走上仕途,然后干出一番大事业。然而事业是干出来了,过程却并不顺利。
赵普青年时期没有考上科举,便在各地给别人当僚属。虽然中间也有人向朝廷举荐,但赵普始终没有被任用,甚至沦落到以教蒙童为生。
一直到956年,赵普认识了此生最大的贵人——赵匡胤。
图片
赵匡胤
赵普与赵匡胤的初次相见在滁州。赵普“时为郡之参佐,断事明敏,狱无冤者,太祖闻名召见与语,深器之”,他从此与赵匡胤结识,并且给赵匡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且当时赵匡胤的父亲、右厢都指挥赵弘殷在滁州养病,赵普朝夕侍奉药饵,赵弘殷便以同宗的情份来对待他。
因此,在赵匡胤移领匡国军(治今陕西大荔)节度使之后,便征召赵普为推官。赵普从此投入赵匡胤的幕府,也真正开始了自己的仕途。
赵普“入职”之后,赵匡胤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势力,最终“黄袍加身”,建立赵宋王朝。
作为开国功臣,赵匡胤也并没有亏待这位老员工。据《宋史》记载,962年,赵普晋升为枢密使、检校太保兼御史大夫;964年,赵匡胤任命已在枢府四年的赵普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正式拜他为宰相。此时的赵普权倾一时,时称“中书印唯宰相得知,事无大小,尽决于(赵)普”。
976年,宋太祖驾崩,赵光义继位,是为宋太宗。
换了个新领导,赵普仍然盛宠不断。赵普先在981年,被授为守司徒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封梁国公,实现第二次拜相;又在988年任太保兼侍中、昭文馆大学士,第三次被拜为宰相。
三次拜相,深得帝王信任。可以说,赵普权倾朝野,名副其实。
992年,赵普以年老久病,三次上表请求告老。同年8月18日,赵普于洛阳家中病逝,终年71岁。去世后,他陪葬宋陵,赵普墓位于今郑州巩义宋陵区内。
不抢领导“风头”的好员工 帝王背后的谋士
史书记载,赵普出身小吏,因此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他当上宰相以后,宋太祖劝他多读点书。赵普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从书箱里取书,认真诵读。第二天上朝处理政事,就十分敏快。
宋太宗即位后,有一次和赵普闲聊,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确实不超出《论语》这部书。过去臣以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天下太平。”
更巧的是,《宋史·赵普传》记载,赵普“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赵普病逝后,家人打开他的书箱,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于是就流传一种说法,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图片
事实上,赵普身上的确有深深的儒学烙印。做官,他敢于据理力谏,执法不阿,辩诬惩恶;为臣,他对帝王忠贞不二,协助两位皇帝治理国家,为宋初的统治稳固作出了重大贡献。
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这些宋朝重要的历史事件,背后都有赵普的影子。
据《宋史·赵普传》记载:“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
960年正月,传契丹勾结北汉入侵,当时后周的宰相范质仓促之间派赵匡胤率军北征。禁军行至开封东北四十里之要道陈桥驿时,赵普与赵匡胤之弟赵光义等为赵匡胤谋策,托故不行,将赵匡胤灌醉,然后以黄龙袍加身,发动陈桥兵变。
在稳定军心之后,赵普派遣衙队军使郭延赟连夜返回京城,派客省使潘美见后周宰执告知己意,又派楚昭辅抚慰赵匡胤的家人,并通知赵匡胤的亲信——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殿前都虞侯王审琦等,让他们做好接应工作。在赵普的精心筹划下,陈桥兵变得以顺利成功。
图片
经历五代十国的纷乱之后,宋太祖建立宋朝,最关心的就是如何避免继后周成为第六个短命政权。
一天,宋太祖召见赵普问道:“为什么从唐末以来,数十年间帝王换了八姓十二君,争战无休无止?我要从此息灭天下之兵,建国家长久之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赵普回答道:“此非它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欲治之,惟稍夺其权,制其钱粮,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于是一个重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的计划就这样酝酿出来,并逐步付诸实施了。
杯酒释兵权、以参知政事(副相)、枢密使(副使)与三司使以分宰相之权,罢去地方节度使和渐削数十异姓王之权……在赵普的建言下,一系列的措施实施,大权收归中央,宋初的统治逐渐稳固。
正因赵普的巨大贡献,他逝世后,宋太宗闻之震悼,废朝五日,追赠赵普为尚书令,追封他为真定王,赐谥“忠献”,亲撰并书写八分字神道碑赐之。
图片
在郑州巩义,如今的赵普墓已经被重新修建为一座集遗址展示、娱乐休闲、文化教育为一体的生态文化公园,成为一张文化名片。这样一个充满智慧和创意的举措,不仅让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更让当地民众在享受休闲时光的同时,也能够接受到文化的熏陶和启迪。
版权声明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