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利润超预期,拼多多继续狂飙

图片
来源 | 东哥解读电商
作者 | 金珊
拼多多继续狂飙。
5月22日美股盘前,拼多多发布了业绩公告。财报显示,拼多多Q1的营收868亿元,同比增长131%;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06.018亿元,同比增长了202%。
拼多多再次交出了一份营收利润双增的业绩。盘前股价扭转颓势,大幅上涨,已经超过阿里巴巴。美股收盘报收147.09美元,同比增长1.13%。目前市值已经达到2042.74亿元,超过阿里2012.12亿美元的市值。
在今年Q1投资大师段永平出手,在财报发布前已经重新建仓拼多多。在国内电商内卷,海外电商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拼多多是如何连续多个季度实现营收利润高速增长的?
图片
Q1营收增长131%,Non-GAAP下净利润增长202%,拼多多赢麻了
拼多多的营收和利润远超出市场预期。
Q1拼多多总收入为868.121亿元,同比增长了131%,大幅超出市场做出的104%的增长预期。对比Q1电商大盘(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1.6%的增长,拼多多的业绩十分惊艳,还没有面临天花板的问题。
图片
具体来看营收的构成,佣金收入首次超过了广告收入。在线营销服务及其他收入为424.562亿元,同比增长了56%。交易服务收入为443.558亿元,同比增长了327%。按照市场对Temu的收入口径推测,在线营销服务主要来自国内主站,交易服务收入超高速增长有国内主站的贡献,但更多是Temu的增势喜人。再次说明TEMU还在狂飙,已经从单纯增长引擎到扛起大梁。出海再造了拼多多。
图片
总成本为326.947亿元,同比增长了194%。这一增长主要来自履约费、支付处理费、维护成本和呼叫中心费用的增加。和营收相比成本的增长是良性的。毛利率62.3%,甚至环比再次提升两个百分点。拼多多主站是轻模式,无自营,全托管为主的TEMU对毛利率影响更大。指标改善说明TEMU的亏损正在改善。
总运营支出为281.437亿元,同比增长了44%。这一增长主要归因于销售和营销费用的增加。总的运营费用率连续五个季度下滑,拼多多的效率再次提升。销售和营销费用为234.107亿元,同比增长了44%,这主要是由于在促销和广告活动上的支出增加。今年年初TEMU花费数千万元再投美国春晚——超级碗。当时不少观点认为TEMU更加焦虑,现在从业绩上来看,投放是值得的,撬动了更多的业绩增长。一般及行政费用为18.234亿元,同比增长了123%,这主要是由于员工相关成本的增加。研发费用为29.096亿元,与2023年同期相比略有增长。
图片
在国内主站业务稳步提升的加持,TEMU海外狂奔贡献增量。最终拼多多的利润高速增长。
营业利润为259.737亿元,同比增长了275%。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营业利润为285.522亿元,同比增长了237%。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279.978亿元,同比增长了246%。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06.018亿元,同比增长了202%。
图片
“百亿补贴”、“全站推广”、提升服务
国内电商效仿的三件套
理性消费时代下,电商平台卷价格,卷服务。拼多多的各项武器也被友商学习效仿。
618前期,京东和阿里已经加码了百亿补贴。我们此前分析过,运营成本低是拼多多的核心优势之一。拼多多百亿补贴的抽佣率仅为2%到3%,不参与百亿补贴的商家仅收取0.6%的提现费。虽然友商采用了同样的抽佣率,但是拼多多主站的生态内流量已经形成了正向的循环。
同时自营模式下,京东和品牌供应商签订保价协议,价格无法无底线地降低。淘宝天猫的百亿补贴入口并不是常态化的,持续性减弱。京东的618,天猫双11和拼多多百亿补贴已经构成了中国电商三大购物节。
此外在高频的农产品品类上,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拼多多明确表示会继续投资农业生产和供应链方面。
表面看起来电商狙击拼多多,其实拼多多不可能被动防守,坐以待毙。阿里巴巴、京东打价格战下沉,拼多多已经从用户“消费升级”的角度进行反击。品牌化的策略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用户的心智进一步提升。
此前已有消息报道称,今年Q1拼多多的品牌GMV同比增长48%,占总营收的35%,其中大品牌GMV同比增长130%。拼多多的品牌化战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拼多多的业绩离不开背后高效的供需匹配机制。
拼多多从白牌商品起家,这类产品的性价比高,商家的投放预算较少。拼多多在2022年推出“全站推广”的广告工具,商家可以购买所有的流量。据了解在全站推广推出之前,拼多多只有20%的站内流量可以拿出来交易。降低商家的投流成本,提升了ROI。
近期阿里巴巴、京东、快手也相继推出了同样的工具,主打把免费流量和付费流量打通。和拼多多的“全站推广”异曲同工。
其他电商平台以店铺为基础,但拼多多是以商品。同样实施“全站推广”的状态下,拼多多能快速完成商品和人的匹配,效率更高。
主站未来的增长潜力是什么?行业的天花板在哪里?
未来高客单价品类占比提升、品牌商家入驻,人均购买频次提升,共同驱动GMV增长。未来品牌化、抽佣率逐步提升,主站还有想象空间,
图片
海外TEMU狂奔,亏损加速收窄
TEMU已经扛起增长的大梁,在海外继续爆发。根据市场分析机构 SimilarWeb 收集的数据,目前 Temu 全球独立访客数仅次于亚马逊,在其业务规模最大的美国,Temu 每月活跃用户超 1.5 亿、覆盖美国九成以上电商用户。
但从Q1的业绩还能看出另一大利好。TEMU的亏损有望加速收窄。
自从去年9月TEMU上线以来,拼多多整体的毛利率出现了下滑。在全托管的模式下,平台相当于买断了商品,负责了运输、运营、售后等各个环节。这也导致毛利率不可避免的承压。
但是在今年Q1毛利率出现了回升。这或许和TEMU真正该尝试的半托管模式有关。
相比于以往的出海模式,全托管减少品控问题,但在物流方面还有完善的空间。
和亚马逊的FBA直接从海外当地发货相比,TEMU的物流履约速度不够快。
TEMU的全托管物流体系当中,分为头程、跨境和尾程物流,分别对应着商家将货物运输到国内仓库、由平台运送到海外仓库、最终送到买家手中完成交付。从国内到海外,消费者可能要等待一周以上。
同时TEMU想拓展更多品类,物流是必须补齐的硬实力。家电、食品等品类对物流运输能力和时效要求更高。
半托管模式下,TEMU允许商家负责发货环节,吸引了有海外本地库存的商家,这也丰富了TEMU的品类。
和国内相比,北美市场高货币化率为电商的盈利跑通提供基础。参考亚马逊、eBay的货币化率水平均高于10%,国内电商的货币化率不到5%。北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也更高。
汇丰表示,TEMU的预期增长速度在中国电商内最快,到2027年预计可以实现1400亿美元GMV。交银国际证券预计2024年GMV将增长183%达到465亿美元,变现率保持提升趋势。
未来高增长的TEMU,利润状况加快改善。
此外,地缘政治也是TEMU避不开的话题,TEMU也在积极迎合海外监管。
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首席执行官陈磊在业绩电话会中表示,“我们主动加强合规能力,大力投资研究各市场的法规,并有专门团队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业务各环节。我们的合规措施不仅覆盖平台运营相关法规,如数据保护,也包括商家运营法规,如产品合规性和消费者权益保护。”
图片
写在结尾
盘前高涨了7%,最终股价并没有大涨。可能是TEMU的地缘政治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能是担心拼多多的增长面临天花板。
拼多多集团董事长、联席首席执行官陈磊在业绩电话会中表示,“公司的业务发展并不遵循线性模式,有时可能超越市场预期,有时则可能未达预期。我们建议投资者不要仅基于几个季度的业绩来预测公司的未来增长。我们始终专注于公司的长期内在价值增长,而非短期财务数据。”
国内电商基本盘稳步渗透,海外TEMU持续狂奔,未来拼多多打开更大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