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冲突:北约会怎么做?

摘要:4月15日,北约防务学院发布题为《北约与台湾突发事件》的报告并指出,如果台海发生冲突,而战火蔓延至美国在太平洋的领土,北约可能会卷入其中。报告也探讨了欧洲国家如何在不同紧急情况下与美国进行合作,包括美国呼吁北约盟国对中国大陆实施制裁,或者呼吁英、法、德等在印太地区开展活动的联盟成员,在必要时支持美国的行动。《日经亚洲》报道分析称,报告罕见地把台湾情势与北约进行关联分析,或可成为北约拟定战略计划的参考。
关键词:北约,台海冲突,美国
图片
报告作者为台湾“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语堂,他在报告中指出,在台海冲突担忧不断增长之时,北约也愈发关注印太局势的发展。台海的突发事件不仅会让全球经济遭受重创,而且还有可能使美国卷入一场与对等对手的直接冲突之中。报告概述了台湾突发事件对北约产生影响的各种情况,其中既包括能够在法律意义上触发《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的相关行动场景,也包括在政治意义上美国可能要求其北约盟友参与到全球性的中美对抗之中以为美国提供支持。
一、《北大西洋公约》赋予北约成员国的行动范围
作者阐述了《北大西洋公约》中的规定内容,认为台湾突发事件可能会触发《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这一触发条件包括:
1.当武装攻击发生在欧洲各缔约方领土、北美缔约方领土、法国的阿尔及利亚省领土、土耳其领土,或北回归线以北的北大西洋地区任何缔约方管辖的岛屿之上;
2.当武装攻击发生在任何缔约方的部队范围内或船只和飞机之上;或者发生在上述领土或在《北大西洋公约》生效之日缔约方部队驻扎的欧洲其他地区、地中海以及北回归线以北的北大西洋地区之内或上空时。
其认为,上文中的第一点尤其值得仔细研究,因其将《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的范围界定为包括“任何缔约方在北美洲的领土”,这使得台湾突发事件是否会波及到北美洲地区变得十分重要。新美国研究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tudies)最近进行了一次模拟台湾突发事件的兵棋推演,推演过程表明“红方(中国大陆)可能会把美国大陆的军事设施作为攻击目标,但没有足够的力量”。这些兵棋推演表明,台湾突发事件的持续时间和升级程度可能会远远超出美国或中国大陆的预期。虽然这些只是推演,但这仍然突出了一个点,即台湾突发事件可能会波及夏威夷和美国西海岸。作者认为,对美国大陆任何部分的攻击即是对北美的攻击,因此此类攻击将会触发《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此外,对美国的任何攻击,无论是针对夏威夷、关岛还是美国其他州或领土,都可能是重大冲突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北大西洋公约》第4条的“协商”条款或第5条的“集体防御”条款显然适用,北大西洋理事会的决定将决定联盟的反应。
但作者指出,也有证据表明北约可能无法直接介入台湾突发事件。即使台湾突发事件波及夏威夷确实触发了《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北约成员国的行动范围也将相对有限。《北大西洋公约》的独特之处在于第5条明确规定了成员国行动要达到的结果或最终状态:“恢复并维持北美地区的安全”。这意味着,如果北美洲遭到武装袭击,北约盟国没有义务在印太地区协助美国。相反,它们将被要求维护北大西洋地区的安全,这很可能是在美国将大量装备重新部署到欧洲战区以外的背景之下,或者在俄罗斯试探北约是否准备就绪的情况下发生的。为防止巴以冲突升级,美国在将“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及其航母打击群部署到欧洲司令部责任区后不久,又将其部署到中央司令部责任区。在台湾突发事件中,美国会启动更大规模的装备调动活动,而这将使北约承受一定的压力,并需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反应。结果可能类似于朝鲜战争爆发后北约的动员,其目的是防止俄罗斯及其盟国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图片
“艾森豪威尔”号航母
从作者在文中对《北大西洋公约》的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北约介入台湾突发事件的法律界定主要取决于冲突所发生的具体位置。如果冲突范围仅限于台湾或第一岛链,则不太可能触发《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如果冲突升级,冲突范围扩大到第三岛链,则有可能触发《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如果冲突进一步升级,冲突范围扩大到美国大陆(或加拿大),则肯定会触发《北大西洋公约》第5条。因此,北约介入台湾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并非为零。美国和中国大陆在西太平洋的冲突可能使北美面临武装攻击的风险,这就要求北约在冲突开始后立即做好准备。
二、台湾突发事件中的军事行动
据美国国防部称,台湾地区的突发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空中和海上封锁
2.有限武力或胁迫
3.空中和导弹攻击
4.对台湾岛的两栖登陆作战
5.夺取离岛
除了“有限武力或胁迫”之外,其他作战行动可能会同时存在。解放军可能会先实施空中和海上封锁并在此之后进行对台湾岛的两栖登陆作战,而在对台湾岛的两栖登陆作战中解放军可能首先试图夺取台湾岛周边的离岛,以试探台湾和美国的能力和决心。因此,尽管上述分析主要考虑了中国大陆发动的大规模行动的情景,但其他情景也可能对北约产生影响。例如,如果大陆试图对台湾实施空中和海上封锁,美国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压力,并将其装备调离欧洲司令部责任区以支持印太司令部责任区。美国还可能呼吁其北约盟友对中国大陆实施制裁。
即使北约没有根据《北大西洋公约》第4条进行正式磋商,个别北约国家也可能直接卷入台湾突发事件。近年来,部分北约国家定期在印太地区进行海上巡航,美国或台湾可能会要求这些国家在台湾突发事件中为其提供支持。这种支持可能包括协助美国和台湾海军打破封锁,或帮助台湾从离岛疏散平民。这些北约国家必须考虑到,如果其行动触碰到了中国的红线,解放军可能会在台湾突发事件中对其部署在印太地区的海军装备进行打击。因此,北约可能不会整体介入台湾突发事件,但是北约部分成员国很有可能会参与其中。
图片
北约成员国海军舰艇在印太地区巡航
此外,台湾突发事件可能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发生。美国中情局前高级分析员约翰·卡尔弗(John Culver)曾对中国大陆如何为冲突做准备进行了分析,该分析指出,在冲突行动开始前的很长时间内就会有明显的征兆,但这只适用于针对台湾岛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针对空袭和导弹袭击的预警要少得多,对封锁的预警更少。即使解放军不打算发动两栖登陆作战行动,其也可能通过“武力威慑”,在整个台湾及相关地区设立禁航区和禁飞区,从而实施封锁。届时,台湾军队和可能的美国第七舰队的任务就是在台湾耗尽弹药、燃料、食品和其他重要物资之前打破封锁。这一过程可能需要军舰为商业油轮和救援船只提供海上护航。如果美国决定干预,其还可能派遣运输机从日本和菲律宾的基地起飞,为台北、高雄和屏东等地空运物资。在印太地区开展行动的北约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和加拿大)可能会被要求在这些行动中发挥辅助作用。
三、政策影响
鉴于北约国家在印太地区的力量投射能力十分有限,这些国家很可能在台湾突发事件中扮演辅助角色。与对等对手的武装冲突将为美国带来巨大压力,迫使其将装备集中在印太地区,尤其是在长期冲突的情况下。在这种情况下,北约其他成员国必须保持必要的兵力态势,以弥补美国在欧洲的兵力空白。
以上分析可能会对相关政策带来三点影响:
首先,美国可能会考虑与北约盟友一起进行突发事件规划,以确定中美在台海爆发冲突的场景及其对美国兵力态势的作战和战术要求,并评估北约盟友弥补美军撤离欧洲所带来的军力空白的能力。
其次,北约可能会考虑开展可行性研究,以探讨在各种作战场景和不同升级程度的台湾突发事件中北约可采取的应对措施。这些研究的重点可能包括对中国大陆的制裁以及印太地区的联合行动。
第三,北约可能会考虑建立一个向台湾交付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的流程,以确保各成员国采取的行动符合台湾防务态势的总体构想。美国和英国在技术交付方面已经进行了明显的协调,以协助台湾潜艇计划的发展,这种协调可能会在北约层面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