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的结局,文秀和巴太都长大了

我们接受的语文教育,让我们习惯性发问。
【《我的阿勒泰》最后一集想要表达什么?】
非这么问的话,答案是:长大。
图片
我们回顾一下李文秀这一路走来的故事。
第一集,李文秀在大城市乌鲁木齐受挫,怀揣梦想和热情,但是面对生活,李文秀的应对能力很弱,她不屑也没能力跟身边的同龄女孩相处好。
之后文秀被同事欺负被上头开除,她也只是默默接受,甚至亲耳听到高晓亮为她讨要遣散费,还没来得及高兴,就发现遣散费一共三百高晓亮昧下两百,还要文秀感恩戴德,李文秀都默默的接受了。
然后李文秀回家了 。
图片
第二集,李文秀带着账本上门讨账。这一举动有两种含义,文秀是有梦想的人,有梦想的人不孤单,她知道什么叫生活在别处,并且那给了李文秀安慰。但客观上,没有靠自己在大城市生活下去,年轻的文秀还是很受打击的。
讨账,李文秀跟妈妈张凤侠讲,可不可以要会一百就借我五十这样,借一半这样,她想要在县城租个房子写作。 除了单纯的热爱,她还要证明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
之后,李文秀在阿勒泰的生活,她接触到了很多人,这些人跟她在李文秀遇到的人很不一样,她交到了好朋友托肯、库兰,还遇到了心上人巴太。
李文秀跟妈妈奶奶,祖孙仨人,带上小卖部的全部家当,从彩虹布拉克转到更偏远丰美的夏牧场,李文秀越来越适应和喜欢阿勒泰的生活。
图片
一度,我们忘记了李文秀物质上的困窘,她像是生活在桃花源,是她文字里的乌托邦。
实际上,就如李文秀在故事一开始说的那样。那年她十九岁,贫穷敏感虚荣,充满热情,但处处碰壁。
策马少年巴太,淳朴俊美,美好得不像生活中的人,那是李文秀眼中的巴太。
真实的巴太是牧场上长大的巴勒太英俊少年,跟汉族姑娘李文秀一样,骄傲、虚荣,冲动和懵懂。
图片
在李文秀和巴太的感情里,踏雪是重要的见证者。但是骗子高晓亮出现,因为李文秀的少年意气,踏雪突然发狂,载着李文秀狂奔。
踏雪,代表着巴太平凡生活中英雄梦想的踏雪,巴太在毫无选择的情况下,亲手箭射了踏雪,为免踏雪痛苦,他甚至亲手了结了踏雪。
踏雪不只是踏雪,踏雪还是巴太永远的少年梦想,也是巴太和李文秀美好纯净的少年感情。
图片
最后一集,彩虹布拉克,大家聚在一起放烟花过新年,巴太牵着马于火光中出现。
李文秀像是看着神迹一样,看着突然出现的巴太,但眼神里有了更复杂的内容。
未来会怎样,谁也不知道,巴太不知道,李文秀也不知道,但那一刻的对视足够深情和认真,而且有了理解。
那是时间给予他们的。他们都长大了。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