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成了难题,92岁老人胃竟“跑”到胸腔!

“医生,我父亲92岁了,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请您帮忙看看,怎么才能解决他的吃饭问题啊?”近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疝和腹壁外科李俊生主任医师的专家门诊,患者家属倾诉道。经过检查发现,老人患有食管裂孔疝,必须手术才能解决!专家提醒,食管裂孔疝特别“狡猾”,胃钻进胸腔后,常表现出泛酸、嗳气等胃病症状,极易引起误会。
图片
图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无法进食是因为胃“离家出走”
“老爷子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不能吃东西,已经大半年了。” 患者郭爷爷(化姓)家人说起这事,心疼不已。一开始以为是年纪大了,消化功能弱了,最近前往中大医院检查发现,竟是是食管裂孔疝,并且比想象中的更加严重。
“患者的食管裂孔疝属于3型疝,比较大,胃已经卡在食管裂孔疝里面,胃部受到挤压,因此出现了呕吐、不能吃东西等症状。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他食管裂孔疝的问题,就要进行外科手术。”李俊生主任医师向家属解释道。
但是为92岁老人进行手术,风险重重,如何以尽可能小的损伤进行手术补好食管裂孔疝的“窟窿”,并把扭曲的胃给“复位”呢?这给李俊生主任医师手术团队出了一个大难题。
李俊生主任医师带领团队术前仔细研究患者病情和相关影像资料,决定为他在腹腔镜下进行食管裂孔疝修补。由于患者食管裂孔疝非常大,发生了胃扭转,大概2/3的胃都进入胸腔,这大大增加了手术难度。李俊生主任医师凭借丰富的手术经验,精细修补“大窟窿”、慢慢复位“离家出走”的胃。成功手术后,既把胃全部复位,还避免了对胃和食管造成损伤。
术后三天,郭爷爷就可以吃东西了。“早上喝的豆浆,能从嘴巴里吃东西的感觉真好!”出院前,李俊生主任医师带领团队查房时,郭爷爷兴奋地说道。术后第六天,郭爷爷出院回家,也恢复了正常饮食。
手术是唯一有效治疗方法
到底什么是食管裂孔疝,为啥一个“小窟窿”竟然引起吃饭大问题呢?李俊生主任医师介绍,分隔人体胸腔和腹腔的膈肌上有个孔洞,叫食管裂孔。食管由胸腔进入腹腔,正常情况下和这个孔洞的口径相匹配。然而,由于暴饮暴食、腹内高压、吸烟饮酒等原因,导致膈食管裂孔被迫变大、松弛,让裂孔越来越大。胃消化食物时蠕动,挤压导致胃的一部分从松弛的膈食管裂孔跑到了胸腔,导致部分胃甚至整个胃,由腹腔穿过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最终导致管裂孔疝形成。
专家介绍,食管裂孔疝特别地狡猾,在肚子里捣乱后,还戴个假面具,嫁祸给其他病。比如胃钻进胸腔,胃就像是没有盖的醋瓶,在饱餐后,常会出现泛酸、嗳气、烧心、呕吐等症状,这让很多人误以为是老胃病犯了。除此之外,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出血、胃壁坏死和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常年的泛酸,会腐蚀食管,诱发食管炎症,增加食管癌的风险。
不只是胃病,食管裂孔疝的某些症状还有点像冠心病。有些患者会出现胸骨下端的疼痛、胸闷,极易与冠心病混淆。食管裂孔疝还喜欢披上呼吸系统的外衣,出现咳嗽、爬楼后喘等症状,让老年患者治疗走了弯路,以为是老慢支、哮喘发病。李主任指出,食管裂孔疝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因此明确诊断后,建议尽早手术,以免食管裂孔疝越来越大。
“食管裂孔疝各个年龄都可以发病,一般来说,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而且疝越大越严重。” 李主任提醒于脊柱侧弯、驼背的病人,也容易发食管裂孔疝,往往修补难度比较高,建议到经验丰富、救治能力强的综合医院进行科学治疗。
通讯员 刘敏 程守勤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王梦航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