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疾病可防可治,但不是等到退休年龄才防!血管损伤最怕“五毒”

图片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变化,以及老龄化加剧,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近期在杨浦区长白苑社区举行的“心”系血管,“脉”向健康——社区科普活动,医学专家提醒: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治的,但是,它的防不是到退休时再防,应从年轻人抓起,比如当下不少年轻人要及时改掉熬夜、喝酒等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血管疾病是老年病,在老年人的发病中是非常常见,而且是排在第一位的。”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陆清声主任介绍。
常见的血管疾病可分为静脉倒流病,如下肢浅静脉曲张、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阻塞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布-加综合征;动脉阻塞病,如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多发性大动脉炎、动脉栓塞;动脉扩张病,如动脉瘤、动脉夹层;淋巴管病,如淋巴漏、淋巴囊肿、淋巴管阻塞、丹毒;血管畸形,如K-T综合症、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血管创伤,如撕裂断裂伤、创伤性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在血管疾病中,发病率高、危害较大的外周血管疾病常常被大家忽视,直到造成严重后果才令患者追悔莫及。外周血管疾病是指除心脏、脑,其他部位的病变。据统计,我国有超过4500万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而静脉血栓栓塞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已成为仅次于冠心病和脑卒中的第三大最常见的血管疾病。随着当前人口老龄化加深,外周血管疾病带来的健康风险与疾病负担也日益沉重。
“好在现在的救治手段非常微创,很多疾病不需要开大刀,小小的支架、穿刺就能完成,这样给老年人带来福音,帮助他们把血管修复好。” 陆清声表示,也因此,更要注重对老年群体的疾病科普,从而实现积极预防、早筛早诊,降低发病率与疾病程度。
生活中,如何做好血管疾病的预防和应对?
陆清声表示,血管疾病可能在老年期发生,但防治应前移到青年期。
“很多年轻人有不少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抽烟、熬夜、喝酒、高脂高热高糖饮食,这些对血管的损伤特别大。” 陆清声说,血管损伤有“五毒”,第一位就是抽烟,香烟对血管的损伤非常大。第二位是糖尿病、高血糖,第三位是高血压,第四位是高血脂,第五位是高尿酸,“五毒对血管壁的损伤如同砒霜,把这五方面控制好,且从年轻时期抓起,血管病发生率会大大下降。”
在医生看来,当前大众对癌症是惧怕的、提防的,投入的关注也多,对血管疾病没有引发足够的重视。血管病其实不仅包括脑梗、心梗,全身的血管都可能出问题。比如下肢动脉硬化的闭塞,俗称“脉管炎”,不少老年人由此走不动路了,先去看骨科,因为以为是骨头不好了,其实是血管问题,是由于血管缺血导致的走不动路。
本次活动吸引长白新村街道16个居委众多居民参加,科普内容还通过iConnect直播解决方案在上海全市200余家社区大屏直播。陆清声表示,健康科普工作首先就是强调预防,就血管疾病而言,要让全民养成一些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此预防疾病;接着是治疗,要早发现、早治疗,不把小病拖成大病,甚至引发一些追悔莫及的结局,重视体检同等重要。
  作者:唐闻佳
文:唐闻佳图:受访方供图编辑:唐闻佳责任编辑:姜澎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