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贴纸帮小鸟避免一场“交通事故”

图片
上海生物多样性展区。
在城市中飞行的小鸟可能也会遭遇“交通事故”——专业术语称之为“鸟撞”,指鸟类因玻璃透明或反光的特性而撞击在建筑或其玻璃外墙上的现象。而这时,一张小小的贴纸或许就能救小鸟一命。
昨天是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切合其意,上海植物园自然教育中心启动并投入试运营。
据介绍,该自然教育中心将打造为集教育、活动和志愿者培训于一体的复合型教育场所,通过自然教育活动,推动社会各界对城市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关注,并鼓励和支持跨领域专家、社会机构、学校等参与到自然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中。
这一目标已有了切实的探索实践。“大家可能会注意到,上海植物园的5号楼外观与其他建筑略有不同。”上海植物园科普中心负责人陈婷媛介绍,5号楼外墙上这些5厘米见方的斑点并不是装饰,而是一个个标准的防鸟撞贴纸。“园内的绿植倒映在玻璃外墙上,很可能会误导小鸟,让它们认为这是一片树林,从而撞墙。”她进一步解释道,因此,上海植物园率先开展防鸟撞志愿者招募活动,邀请市民亲手将防鸟撞贴纸贴在墙上。
图片
上海植物园自然教育中心外墙已张贴防鸟撞贴纸。
这也正是成立自然教育中心的意义,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陈婷媛表示,上海植物园是城市中心的绿地空间,在此成立自然教育中心,为市民提供的不是一座楼、一个广场,而是基于植物园丰富生物积淀的场所和平台,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上一堂“自然课”。自然教育中心不仅将通过专业讲座、论坛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传递给公众,更要教会大家成体系的自然保护知识和技能,让大家学会怎样保护生物多样性。
据悉,接下来自然教育中心将定期举办以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为主题的展览,开发一套涵盖不同年龄段和知识背景人群的自然教育课程体系,开展讲座、工作坊、户外教学、自然观察等各类教育活动,并培养一支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知识的志愿者队伍参与中心运营。同时,还将开展一系列自然教育活动,包括夜间观察系列、园艺美育体验系列、放“青”松计划、植物侦探系列、碳足迹规划师夏令营等。
据市生态环境部门介绍,目前上海已启动生物多样性体验中心试点建设,上海植物园、华泾公园、长宁区新泾镇3家被列为首批试点建设单位。      
  作者:张天弛
文:本报记者 张天弛图:陈玺撼编辑:施薇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