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双双爆发,“哈士奇”接下去该如何应对?

图片
G1赛前,芬奇脑子里的构想大概是这样的:
独行侠是一支挺特别的球队,特别就特别在东子名义上打控卫实际拥有锋线体型,这会哈士奇的后场对位感到棘手。既然康利&爱德华兹都没法站在小胖面前,那就把麦克丹尼尔斯调过来。
再用康利去对琼斯,反正琼斯是独行侠阵中最弱的进攻点;唐斯去对华盛顿,这家伙首轮与次轮都爆炸了不可以让他继续撒野;爱德华兹去对欧弟,你小子都主动请缨了没道理不给派任务;至于戈贝尔,常规对位加福德或莱弗利即可。
芬奇的思路很正统,那问题在哪儿呢?
问题在于东欧都爆了。
欧弟开场便连连抢攻,打了哈士奇个措手不及。搞得爱德华兹颇为惊讶你小子不按套路出牌啊,毕竟先前系列赛欧弟始终秉持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原则,通常都会等到队友火力续不上时才出手,相当于王炸。
结果这一开场,独行侠就把王炸扔出来了。
首节欧弟收获13分,哈士奇觉得还行能顶住,毕竟6分优势在手。次节欧弟再拿11分,哈士奇皱起眉头。
你小子真是神仙?
同时欧弟火热的状态还很大程度上扰乱了哈士奇的防守布置,既然单防防不了,那就设法用强延误迟滞攻筐路线。想法挺好那问题又出在哪儿呢?
问题出在,欧弟是懂如何给大个子喂球的。这不易地再战刚开打,便连着整俩……
图片
比如这波,挂上挡拆越过麦克丹尼尔斯后,戈贝尔投鼠忌器不敢沉太深,只能落在一个不尴不尬的位置,加福德可不管你大踏步奔篮儿去,然后便是喜闻乐见的Alley Opp。
图片
再比如这波,独行侠进攻眼瞅着快打僵了,底角欧弟一步越过爱德华兹后冲篮下又形成局部多打少,搞得戈贝尔相当为难。其实防守应对已经很好了,却仍免不了被加福德再偷一个。
眼瞅着独行侠依托各种方式不停往兜里搂分,哈士奇的输出却有些跟不上了,毕竟你不能指望麦克丹尼尔斯爆了上半场还能继续爆下半场。多说一句,哈士奇今儿外线出手49次过于离谱。明明是大体型球队却孜孜不倦的拼投射手感不知为何意,可能有两方面因素,一是独行侠注重收缩并有意识的放哈士奇射三分,莫说是唐斯、麦克丹尼尔斯与爱德华兹这三大主力了,连替补登场的里德都在外线出手6次,完全超标了。
二是如赛后爱德华兹所说,“我们有些累了。”
可见与卫冕冠军的搏杀所付出的消耗确实很大,搞得爱德华兹几乎整场比赛都游弋于外线,16次出手里竟有12记远投。独行侠内线堆人确实不假,但正常情况下的爱德华兹不至于完全突不动。关于是疲惫因素影响究竟有多大,还得通过随后的比赛予以考量。
不过话说回来,哈士奇第三节对味了,他们把独行侠的单节得分限制在23分,这是符合他们赢球逻辑。作为防守型球队,先依托防守限制对面上分,再用己方强点爆破方为取胜之不二法则。若末节这种态势能延续,想必胜利会属于哈士奇吧。奈何……
东子蹦出来了。
前三节,东子不显山不露水拿了18分,算正常发挥。偏偏进到决战时刻,哥们开始亮绝活了。
图片
哈士奇防守有毛病吗?没毛病,戈贝尔强延误到位,麦克丹尼尔斯随即回到防守位置。没空间打不了是吧,OK,中距离;
图片
如法炮制的一球,挡拆,强延误,哈士奇的防守应对依旧没任何毛病。OK,再拔个中距离;
图片
杀死比赛的进攻回合,持球一对一单挑,沿侧翼突入收步继续命中中距离。三连点艹,帽子戏法,彷佛是在用肢体语言诉说:
“就你踏马叫麦克丹尼尔斯啊,听说你小子入选防阵?”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中距离始终是拿得出手的杀人技。哪怕魔球理论说的再头头是道,终归纸上谈兵罢了。都说东子像登子,可东子并没有像登子那般被莫狗忽悠到入魔。
仨中距离,俩三分,外带仨罚球,东子单枪匹马末节独得15分。一阵的含金量,天下五绝的含金量,在这一刻熠熠生辉。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与东欧这组王牌对比,那个刚被捧上神坛的孩子,首回合无疑是落了下风。
不打紧,系列赛是漫长的角逐,赢下G1并不等同于前路坦途。当然作为失败者,芬奇还是要适当调整下比赛计划,其实防守侧哈士奇做的还行,没让此前大放异彩的角色球员们继续发光发热,因此更需要调整的反而是进攻侧,例如如何有效攻击独行侠的内线。作为体型更大内线资源更充裕的球队,哈士奇内线得分38-62遥遥落后,完全不能接受。
设法优化进攻,继续沿用本场比赛,尤其是下半场的防守策略即可。努力把独行侠的角色球员摁熄火,有种就让东欧连抡4场把我活活抡死。
什么,你说东欧万一真连抡四场咋办?
那也不亏,你都见到真神仙了,还是两个,区区西决出局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