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日本对东北垂涎已久,为何清廷还要联日抗俄?两害相权取其轻

日本从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就暴露出了自己对东北的意图。最初他们是要求清廷将辽东半岛割让给自己的,但是为啥最后办成这事儿呢?
辽东半岛距离京城实在是太近了,这地方要是给了日本,那整个渤海湾都没有任何自主权可言了。清廷更是随时可能被日本给一锅端了。因此,清廷肯定是要想办法把辽东半岛给要回来的,这或许就是清廷在谈判中的底线了。
这个时候,沙俄带着德国和法国,一起对日本施压,要求日本放弃辽东半岛。日本刚打完甲午战争,根本无力继续得罪这几位大爷,只好骂骂咧咧地答应了这事儿,不过清廷需要多赔偿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
从这个时候开始,清廷和日本基本就成了死对头,他们逐步和沙俄走到了一起,打算与之成为亲密的战友。
图片
结果清廷被沙俄狠狠摆了一道
在李中堂的带领下,清廷义无反顾走上了亲俄的道路。可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呢?人家凭什么平白无故就跟你好?是跟你一个人种呢?还是你亲戚呢?
其实都不是,甚至可以说,双方此前为了领土问题,闹得非常不愉快。我们要知道,沙俄从1858年到1895年这段时间里,陆续从清朝夺走了1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其中不乏黑龙江北岸的黑土地,伊犁河谷的万亩良田。
所以说,双方那是有深仇大恨的。结果沙俄却主动来帮你对付日本,跟你肩并肩成为战友,说他们没有企图,谁信啊?
要么就是他们在西方吃了亏,打算从东方找点补偿。要么就是他们想要在东方来点大动作。跟这个邻居相处了这么多年,按道理清廷的高层应该十分了解他们的尿性了,结果他们还是义无反顾走上了亲俄之路。
没办法啊,当时亲英自然是最合适的选择,毕竟那时候英国是地球一哥,战斗力杠杠的。可英国在甲午战争后,基本放弃了清朝,选择了日本,清朝退而求其次,只能选择沙俄。
结果沙俄的嘴脸立刻就变了。
1896年,沙俄威逼利诱李中堂,与之签署了《中俄密约》,得到了在东北修铁路的资格。有了铁路以后,俄军便能长驱直入,进入东北乃至中国腹地。
1897年,沙俄与德国商量好了,德国先占领胶州湾,沙俄再以防备德国为由,出兵占领旅大,第二年3月,沙俄与清廷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将旅大给租借走了。
1899年,沙俄将大连青泥洼,改名为达里泥,打算将其打造成国际自由港,专门用来对外贸易。这时候沙皇尼古拉二世,已经不把旅大当成别国的地盘了。
1900年,沙俄更是直接参与了八国联军,而且还是其中带头的角色。除此以外,他们还出动17万大军拿下了整个东北。
所以说啊,清朝和沙俄结盟的这5年时间里,沙俄是在不断地从盟友身上得到好处,似乎盟友就是用来坑的一样。
图片
连日抗俄,实属情非得已
面对此情此景,李中堂只觉得自己被沙俄狠狠算计了一把。原来人家从5年前就已经在谋划了,帮清廷要回辽东半岛,那是为了自己占领这里。
李中堂1901年签完《辛丑条约》就走人了,临终前,他还不忘嘱托自己的儿子,去查一下自己的海外账户,看看沙俄还有一笔款子有没有到位,没到位的话,记得去要。
很明显,李中堂带领清廷走的这条路,算是一路走到黑了。那么清廷这时候该咋整呢?自然是希望挽回损失。
东北的主权,是绝对不能丢的。主要有这么3点原因:
第一,东北是清朝的龙兴之地,把老祖宗的祖坟都给搞丢了,那清廷这帮人也就甭混了,毕竟孝道是中华民族最看重的。再说了,这里作为龙兴之地,象征着清朝的兴衰荣辱。
第二,当时的东北生活着1000多万的中国人,他们多数都是闯关东过来的,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清朝要是把这么多人都给放弃了,那得被国人骂成啥样啊?
第三,东北作为京畿屏障,战略位置太重要了。一旦这地方落在野心勃勃的沙俄手里,那清朝除了迁都,没有其他选择了。
所以说,清朝必须要想办法把东北给弄回来。那时候再去找英国已经迟了,因为英国已经不愿意在清廷身上下注了,他们选择了日本。而列强中的后起之秀美国,也很看好日本。
在这种情况下,清廷只好向日本低下了高傲的头,选择清日本从中调和,希望能将东北,从沙俄手里要回来。
日本当时对沙俄也是忧心忡忡,因为他们当时占着朝鲜半岛,而沙俄占了辽东半岛以后,对日本在这里的势力影响非常大,沙俄甚至也派遣了自己人去染指朝鲜半岛。
为此,日本特地找沙俄进行谈判,结果沙俄却丝毫不给日本面子。毕竟是一个东亚国家,沙俄压根看不起东亚国家,看看东亚国家的表率清朝是啥样子,沙俄大致上就知道啥情况了。
图片
日俄战争中的中立,只是表象
日本火很大,但是火再大,如果没有实力,那也白搭。只会回家和老婆孩子发脾气的男人,算不得是个好男人。清廷或许就是这样的男人,对付列强啥也不会,对付小民,手段多多。可日本当局似乎不想做这样的男人。
日本打算挑战一下沙俄在东北亚的权威,于是日本明治天皇就问了问首相伊藤博文:咱们和沙俄打,有几分胜算?
伊藤博文自信满满地告诉明治:最多三成,不能再多了。
明治愣住了,这可不行啊。为了增强综合实力,日本开始向外借力,1902年1月日本和英国在伦敦签署了同盟条约,正式成为了盟友。
此后日本又向美国借了一大笔款子用来提升军力。做足准备以后,日本总算是有了挑战沙俄的底气,1904年2月8日,日本偷袭旅顺的俄军军港,日俄战争由此爆发。
在日俄战争爆发期间,清廷做出了一个让世人都不太理解的选择,他们宣布中立。具体的原话是这样的:
现在日俄两国, 失和用兵, 朝廷轸念彼此均系友邦, 应按局外中立之例办理。
过了一天,清廷又对外宣布:
三省疆土, 无论两国胜败如何, 应归中国主权, 两国均不得侵占。
这可就怪了,沙俄抢了清朝的东北,日本来打沙俄,为啥清朝要保持中立呢?难道说清朝真的如此害怕沙俄?
图片
的确是这样,清朝已经不具备与沙俄正面抗衡的胆略了,那半个世纪,沙俄一直欺负清朝,把清朝那点骨气都给欺负没了。
清朝如果在这个时候与沙俄公然撕破脸,正面抗衡的话,那么日本如果打了败仗,清朝将再次面临一场破产危机。
清廷最担心的,当然是自己的大位,因此他们必须要先保证自身统治没有威胁,随后才能考虑国家的损失。
当然了,虽说清廷表面上保持中立,但偏袒日本是理所当然之事。毕竟沙俄当初提出的那些过分的要求,清朝代表全都透露给了日本,从而让全世界都看到了沙俄在东方的嘴脸。
因此,清廷在此之前,其实已经帮了日本一些忙。比如说让北洋军透露了一些情报给日本,为日本袭扰俄军的特别任务班提供一些物资帮助,甚至在战时,有一小撮清军也有帮助日军对付俄军的情况,当然了,当沙俄质问此事时,清廷是极力否认的。
图片
实力不够,只能艰苦斡旋
清廷之所以采取这样的策略,实际上也是无奈之举。一方面,他们想要收复失地,另一方面,他们又惧怕沙俄的力量。
因此,清廷一边暗中支持日本,一边保持中立。
除此以外,如果完全倒向日本,清廷又担心日本会觊觎东北,毕竟日本早就盯上东北了。因此,清廷在支持日本的时候,又不敢过度,毕竟这个国家常常得寸进尺。
说到底,还是自身实力不够,两个列强在自己的地盘上打架,自己却不敢吭一声,只能靠智谋苦苦斡旋。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