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为何说赖名成的死,是压垮范闲的最后一根“稻草”

庆余年2》里,身为御史的赖名成虽有些固执,却一生清廉正直,最后却落了个被杖毙的结局。
正是他的死,成了压垮范闲的最后一根“稻草”。
图片
范闲曾以为只要有王法、公理、民心所向便足够,可他忽略了高高在上的帝王,那个可以无视律法,无视万民,无视规则,随时能“掀桌”的人。
图片
庆帝用自己的方式告诉范闲一个血淋淋现实:恩宠是一时的,偏爱是可以转移的,权柄也可以收回的。
看重你时,你可以当街截杀北齐高手;敲打你时,没有一个人敢同你讲真话。
你给赖御史求情?那就令你监刑,就是要你记住这份痛彻心扉又无能为力感觉。
图片
图片
还有一个令人胆寒的事实!
虽然赖名成的结局已经注定,但皇帝本没打算要做得这么狠绝。因为范闲的求情,才让庆帝当场下令杖毙。
一处细节很好证明这一点,范闲求情时,镜头给到了陈萍萍和范建,两人的脸色均是一变。他们跟随庆帝身边多年,是最了解他的人了。
这场庭仗打得是赖名成,却是为给范闲看的。
图片
庆帝不在乎赖名成参谁,不在乎皇子之间的争斗,也不在乎长公主的算计。
赖名成被杖杀,是因为他的手伸得太长。朝臣与鉴查院私下合作,这是庆帝绝不允许。
鉴查院独立于六部,那不是范闲的鉴查院,也不是陈萍萍的,更不是天下百姓、朝中百官的,那是独属于皇帝一个人的鉴查院,是皇帝的耳目和手,只能为皇帝一个人的意志行动。
图片
被帝王踩碎了天真,只为逼他屈服,心甘情愿去做庆国的孤臣。
范闲崩溃了,他有着现代人的思想,却要面对帝王一句话就能决定人生死的现实。
庆帝将所有人都当作手中棋子,但凡任何棋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或者有一丝脱离他控制的苗头,都会被他无情抹去,这是来自上位者的残忍。
图片
但是庆帝有错吗?
其实从封建君王的角度而言,他的做法再合理不过了,心狠手辣却又理所应当。
所以范闲冷笑——笑自己曾经天真的可怜,把帝王的恩宠当真情;笑这世道太荒谬。
自己空有一副现代的魂灵,可所处的时代,却是一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地方。他痛恨、愤怒、忿然的一切,在别人眼中却是不容置疑。
图片
范闲从初时的意气风发,到后来对现实的无奈与失望。
他享受着前世的智慧,长辈的庇佑,虽已足够幸运了,可他忘不了滕梓荆,忘不了老金头,更忘不了赖御史。
庆帝的这一场庭仗,也让范闲更坚定自己的信仰。
图片
不过他选择寻找另一条路,那是条不同于母亲的路,过程或许是孤独的,艰难的,迷茫的。他需要朋友和援手,需要更多人认同他的理念,再用这个力量去颠覆庆国的黑暗……
【本文为林忆影娱小八卦原创,欢迎关注、点赞、收藏、分享,未经授权,转载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