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最爱的女人,其实慈禧也喜欢,招来灭顶之灾完全是自找的

图片
在清末后宫中,如果说最能决定光绪命运的女人是慈禧,那么最受光绪宠幸的女人就是珍妃。可是,来自君王的宠幸不仅没让珍妃成为后宫艳羡的对象,反倒是非正常死亡,在井里淹死了。珍妃为什么会落得这样一个悲惨结局呢?
一、珍妃入宫
光绪二年二月初三(1876年2月27日),户部右侍郎他他拉氏·长叙府上传来了一阵婴儿的啼哭声,又一位女孩降生了。长叙对新生儿说不上有多重视,毕竟他已经有了四个女儿,所以这个女孩自幼和四姐跟着伯父长善在广州生活。
长善虽是武将,却很好学,喜欢结交文人,给两位侄女聘请了名士文廷式做家庭教师。文廷式后来高中榜眼,他教的两位女学生也算得上知书达理。广州是清朝五口通商最重要的城市,风气开放,思想前卫,两位他他拉氏女孩也都受到了影响。
1886年,两位女孩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北京。2年后,二人又被选定入宫为妃,姐姐被封为瑾嫔,妹妹被封为珍嫔,皇后则是慈禧太后的侄女、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的女儿。
1889年2月26日,一后两嫔都被迎入后宫。这一年,珍嫔13岁,瑾嫔15岁,光绪皇帝18岁,隆裕皇后叶赫那拉氏21岁。
图片
左一瑾嫔,右一隆裕
珍嫔年少貌美,性格活泼,聪明伶俐,很讨光绪皇帝喜欢,皇后、瑾嫔都被冷落。隆裕皇后受到冷落,不仅是因为她相貌平平,更是因为光绪把她看作慈禧的眼线,只想离她远远的,根本不会亲近她。至于瑾嫔,虽是珍嫔的姐姐,可相貌的确不太出众,为人又老实木讷,也让皇帝没多大兴趣。瑾嫔和皇后都不受宠,同病相怜,于是乎两人走的很近。
珍嫔就不一样了,她长的漂亮,又有才学,和皇帝兴趣相投,二人经常在一起。按照德龄《瀛台泣血记》的说法,光绪几乎天天召幸珍嫔,每隔三四天还要去一趟珍嫔的景仁宫。珍嫔把皇后的风头都给抢了,皇后当然很生气,经常在慈禧面前诉苦,说珍嫔的坏话。当然了,在光绪面前,珍嫔也不会说皇后的好话。
图片
张檬版珍妃
二、珍妃与慈禧
珍嫔和皇后互相看不上,可起初慈禧并没有针对珍嫔,反倒是很喜欢她,主要是珍嫔活泼聪慧,许多东西一学就会。比如请安磕头是宫廷常见礼仪,但要做的规范也不容易。请安时头饰、耳饰不能不动,又不能动的幅度太大。磕头时,头不能叩的太正或太偏。皇后把握不好分寸,珍嫔学的又快又好。为了彰显皇家威仪,慈禧会允许珍嫔代替皇后出席一些典礼,这难免让皇后心生不满。
珍嫔还很有才艺,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尤其擅长书法,能左右手同时写字,慈禧非常满意,还给她指派了一位书法老师。珍嫔写出的字端庄漂亮,有段时间慈禧赏赐给大臣的“福”“寿”一类的斗方,都是她代笔的。就问你她厉害不厉害?
图片
珍嫔和隆裕
入宫5年,也就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正月初一,珍嫔晋封珍妃,姐姐晋封瑾妃。位份晋升是个好事,可灾祸也随之而来,慈禧逐渐讨厌起珍妃来。
珍妃不受慈禧待见,除了隆裕皇后告状外,也和她恃宠而骄、逐渐不知轻重有关。珍妃爱照相,经常拿着相机在宫中拍照。她追求新潮,喜欢女扮男装,常穿光绪皇帝的衣服拍照,甚至还在皇帝的养心殿拍照。珍妃还派了一名戴姓太监在东华门外开了一家照相馆,这件事被隆裕报告给慈禧后,照相馆被查封,戴姓太监也被打死。
其实,慈禧也喜欢照相,但珍妃的爱好却让慈禧极为反感,她从珍妃宫中搜出相机和照片后,非常生气,让隆裕“掌嘴”珍妃,这是一种极大的羞辱。根据《宫女谈往录》记载,清代宫廷在处罚宫女时都不打脸,而珍妃却被皇后掌嘴,可以说是连下等奴才都不如了。
图片
光绪和珍妃
三、珍妃之死
珍妃被光绪宠的飘飘然,有点不遵礼制。宫中规定,妃子只能坐四人轿。而光绪特意赏给珍妃一乘八人轿,珍妃不仅没有推辞,还坐着出去招摇。慈禧知道后,大怒,直接让人把轿子摔毁了。
珍妃爱美,光绪曾用库存的珍珠、翡翠为珍妃串制了一件珍珠旗袍,在阳光下光彩夺目。有一天,珍妃穿着这件旗袍和光绪在花园散步,正巧被慈禧碰上了。慈禧大怒,说自己都不舍得用珍珠串珠袍,一个妃子竟敢如此,是想做皇后吗?慈禧骂了一顿还不解气,让随身太监崔玉贵把珍妃的珍珠旗袍扒了下来,回宫后又打了珍妃30竹竿子。
光绪是慈禧的养子,珍妃也算是慈禧的儿媳妇,婆媳有矛盾很正常。光绪冷落皇后,独宠珍妃,慈禧看不过去也能理解。珍妃在日常生活方面不讨慈禧欢心,让慈禧责罚,但也还没到要命的份上。
图片
《苍穹之昴》中的慈禧
珍妃真正得罪慈禧的地方在于她卖官鬻爵,干涉朝政。
珍妃受宠,身边太监也刻意捧她。时间长了,珍妃有点不知节制。按规定,皇后一年例银1000两,妃例银300两。珍妃出手大方,对身边人时有赏赐,钱不够花,她就想出了联合太监、兄长卖官的法子作为生财之道。
一次两次没什么事儿,次数多了,胆子大了,官职越卖越大,纰漏就越来越大。1894年4月,珍妃推荐玉铭就任四川盐法道,光绪照例召见,却发现玉铭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珍妃还收了土财主鲁伯阳4万两黄金,给他谋了上海道台一职。这可不是什么闲职,鲁伯阳和玉铭类似,没什么文化,根本胜任不了。在两江总督刘坤一的弹劾下,鲁伯阳上任不到一个月就被罢免了。
珍妃卖官给文盲闹得沸沸扬扬,慈禧知道后严加追究,从她宫中搜出一些信件,信中对朝政、慈禧多有抨击。慈禧见后大怒,斥责珍妃坏了祖宗家法,珍妃出言顶撞,说慈禧先坏了祖宗家法,自己是学她。言外之意是讽刺慈禧垂帘听政。这真把慈禧气坏了,她下令对珍妃“褫衣廷杖”,也就是脱了衣服直接打。这种刑罚之前都是针对朝廷大臣的,对嫔妃从来没有用过。此时正值甲午战争,慈禧和光绪在对日问题上是战是和意见不一。慈禧对珍妃如此用刑,除了处罚珍妃,更有警告光绪的意思。
图片
垂帘听政的慈禧
慈禧把珍妃打了一顿,降为贵人,幽禁起来,又把她的兄长贬出京,老师文廷式赶出宫。姐姐瑾妃也受到牵连,贬为贵人。参与卖官的太监被打死了六七十人。从此以后,珍妃逐渐与外界隔绝,很难见到光绪了,直到庚子年八国联军侵华,珍妃被逼投井,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文史君说
珍妃死时才24岁,美好年华香消玉殒很可惜。慈禧对珍妃之死确实也有责任,但要说珍妃完全无辜也不准确。珍妃是恃宠而骄,收贿卖官,东窗事发后而获罪的,并不是因为支持新政而被慈禧打入冷宫的。人们之所以认定珍妃深明大义,是一个侠烈嫔妃,要归功于维新派。戊戌变法,慈禧幽禁光绪,引起了民间的普遍同情。八国联军侵华,珍妃投井,也很可怜。维新派用这两件事来攻击慈禧,十分有效。珍妃与慈禧不对付,慈禧是反面人物,那珍妃肯定是正面人物了,久而久之,珍妃就成了为新政献身的后妃,收贿卖官之事反倒无人提及了。
参考文献
唐海沂:《忆我的两位姑母——珍妃 瑾妃》,《湖南文史》2001年第3期。
裴毅然:《珍妃之死与宫闱卖官》,《检察风云》2004年第23期。
贾英华:《慈禧为什么要杀珍妃》,《天津政协》2012年第4期。
(作者:浩然文史·微雨燕)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