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垃圾和风险:尼泊尔的珠峰商业化冒险

“站在顶峰的那一刻,我思考的只有怎么下撤。”
回想起2016年登上珠穆朗玛峰时,马里娅姆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她的脑子里“嗡嗡的”。
海拔8848.86米的珠峰,是人类的生命禁区,严寒、暴雪、缺氧。“人会心肺衰竭、智力下降,我没有时间和精力思考,只能靠本能活着。”马里娅姆说。
图片
2016年5月20日,马里娅姆成功登顶珠峰。供图/马里娅姆
自1953年5月29日,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和他的夏尔巴向导丹增·诺盖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以来,这座山峰已经成为世界登山者的应许之地。
每一位登山者抹掉氧气面罩上的冰,若天气晴朗,便可看见广袤无垠的青藏高原,接下来就是拍照取证,插国旗……
几十年过去,数千名登山者成功登顶珠峰。2024年4至6月的登山季,即便1.1万美元的登山许可证也没有阻挡登山者的热情,截止到2024年5月7日,尼泊尔政府已向414名登山者颁发了珠峰登山证。
而珠峰商业化也吸引来更多缺乏高海拔经验的人飞往尼泊尔,珠峰拥堵、意外死亡、环境污染等问题压在了雪山之巅。
山虽在那里,如何平衡商业与自然,却是人类的难题。
登珠峰是一项生意
阳光照射下,珠穆朗玛峰似一座闪着银光的冰雪和暗色条纹状的岩石组成的三棱锥。
《尼泊尔时报》统计,1964年只有9526名游客进入尼泊尔,二十年后增加到50万人。2018年,这一数字则已突破了100万。
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地处中尼边界的东段,北坡在中国西藏境内,南坡在尼泊尔境内。考虑到攀登成本、难度和救援条件等,大多数国际登山者倾向于从尼泊尔南坡攀登珠峰。
“在加德满都约有2000家登山公司,而在中国西藏定日县的北坡,商业登山被西藏圣山公司垄断。”马丽娅姆是中国女子珠峰登山队创立者和第一任队长,熟悉的朋友都叫她“麦子”,意为她的生命力如同金黄的麦子。
2014年,马丽娅姆成立了高山沸腾户外运动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在尼泊尔注册的高山探险公司。
图片
2016年,马里娅姆与女子登山队的队员在珠峰南坡6000米。供图/马里娅姆
多年过去,珠峰探险已是一项成熟的生意。有钱人可以聘请当地的夏尔巴人作为登山向导,尝试登顶珠峰。无数欧美探险公司也嗅着商机而来,在尼泊尔境内,探险公司已有数百家。
在喜马拉雅数据库中,截止到2023年12月,登顶珠峰的人数为6664人。
每年4月至6月,珠峰之旅通常始于尼泊尔加德满都飞往珠峰南坡小镇卢卡拉的航班上。
“登珠峰全套服务约为50万元人民币。”马丽娅姆提到,全套服务包括登山许可证费、营地服务、向导服务费、修路费、训练费、垃圾押金、装备费等。
探险服务从顾客落地尼泊尔时就开始了。“从加德满都的住宿,到高海拔四个营地长达60天到120天的生活,这些都需要Money。”马里娅姆搓了搓大拇指和食指。
以保命的氧气来算,在海拔8000米以上登顶需要一周左右,通常需要6瓶氧气,每瓶约为550美元(折合人民币4000元)。
马里娅姆的高山沸腾户外公司通常会为登山客户配备至少10名至15名的工作人员,他们分别提供向导、医疗救援、气象监测以及修路等服务。马里娅姆长期为商业客户提供登山后勤服务,她认为,“专业的团队可以保障登山者的生命”。
她不建议登山爱好者选择低价的商业登山公司,“这样会砍掉很多必要的服务”。
马里娅姆和团队会提前一年或半年为登山者制定饮食、体能计划。待登山者抵达大本营后,团队会安排残酷的淘汰制体能训练,每人最多有两次机会。
“登山只能是自己一步步走下来的,不可能一步登天。你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马里娅姆说。
图片
2021年,拍摄于珠峰C2营地。图/毛毛
在中国珠峰北坡对登山者提出了更高的体能要求。
《国内登山管理办法》规定,攀登7000米以上山峰的登山者必须提前三个月向国家体育总局申请特批。攀登珠峰还必须提供8000米以上的登顶证明和二级医院半年内的体检报告。
“珠峰中国一侧的北坡主要针对国内攀登者,多为科考性质,很少接待外国团队。”雪山之吻户外探险公司毛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是圈内出名的高山向导,从事高山攀登行业十余年,2021年成功登顶珠峰。
“必须对自己的生命负责”
连绵的白色山峰是神圣的,也是恐怖的。
据《尼泊尔时报》统计,目前已有超过300名登山者在珠峰上丧命,其中多数死于海拔8000米以上的死亡地带。
登珠峰的人都会做好“回不来”的心理准备。“平时聊天,杨春风常说,如果他挂了怎么样怎么样,好像死亡是意料之中的事。”马里娅姆语气中带着惋惜。
杨春风是马里娅姆的师傅,是中国民间登山家之一。2013年,杨春风前往巴基斯坦登山途中,遭塔利班袭击身亡,此前,他曾登顶14座8000米高峰中的11座。
登山的死亡原因可能是雪崩、地震、缺氧,甚至身体机能问题等。登山者必读书《进入空气稀薄地带》描述了,珠峰南坳最恶劣的昆布冰川:海拔6100米左右,冰川从西库姆冰斗底部边缘突然陡降……冰瀑大多是垂直的,甚至是垂挂的……
为了登顶珠峰,马里娅姆经历过雪崩和大地震。
2015年4月25日,马丽娅姆在登山途中遭遇了尼泊尔8.1级大地震。当时,马丽娅姆和队友们正准备吃午餐。她感觉到营地的地面动了两下,许多人从帐篷中跑出来。
“安静了大概四五秒。”马丽娅姆便看见滚滚暴雪向营地袭来,她大喊,“雪崩,趴下!”
她带着一批人掉头往山上跑,刚跑几步队伍就被雪浪冲散。后来,马丽娅姆被救援队从雪里挖了出来,左侧肋骨全部骨折。
好在马丽娅姆生命无恙,2016年的5月20日,她重回尼泊尔,在10点50分成功登上了“世界之巅”。
图片
登山者正在穿越珠穆朗玛峰的冰瀑。图/视觉中国
即便是以登山为生的夏尔巴人,也会在珠峰遭遇“滑铁卢”。在2020年的喜马拉雅数据库记录中,登珠峰的夏尔巴人有39%死亡。仅2014年昆布冰川雪崩中,便有16名夏尔巴人因修复绳索时丧生。
毛毛三年前冲顶时,就有两位夏尔巴人背着东西从大本营前往C1、C2营地,在昆布冰川被埋了。
登山途中救人也是极为惊险的尝试。
8000米以上的珠峰上时常布满乌云,超过零下30度,暴风雪以每小时100英里的速度呼啸。人类经常会因无法适应高海拔,突然出现高原脑水肿(HACE),它会使人方向感混乱、嗜睡、恶心,甚至伴有视力模糊等。
2023年5月登山季,时年30岁的盖列·夏尔巴将一名受伤的马来西亚登山者从海拔八千多米的死亡地带救回C3营地。“当时他没有体力、没有氧气。”盖列·夏尔巴回忆,受伤的登山者躺在雪地里一言不发。
六小时后,他们在C3营地等来了救援直升机。受伤的登山者顺利去往加德满都的医院接受治疗。
在马里娅姆看来,商业登山公司的职责是协助登山者将风险降到最低,尽可能地提供精准的气象、含氧量等数据,但并不能确保百分之百的安全。
每位登山者必须提前购买额外的登山意外险,保险公司通常有两种救援方式:直升机救援和人力地面救援。
“而救援直升机一起降,就是20万元。”马里娅姆坦言。
图片
2021年4月,登山者正在前往珠峰C1营地,途径昆布冰川。图/毛毛
“我们的山已经开始发臭了”
加德满都街头,随处可见户外探险的店铺。
据美国《国家地理》报道,尼泊尔四分之一人口生活在平均线以下,仅是颁发登山许可证便可创造每年数百万美元的收入。
每年4月至6月的登山季,尼泊尔珠峰大本营(海拔约5364米)会迅速搭起无数的营地。“大本营是一夜间搭好的,国旗是各个营地间的辨识标记。”马里娅姆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运输组会把食物提前运往各大营地,以便登山者可以获得丰富的食物。
马里娅姆说,他们不知道谁最后回不来,所以大本营的厨师会尽量满足登山者的口味。
专业登山者开始反感珠峰过度商业化。
“那些装腔作势的人把登山界搞得乌烟瘴气。他们用钱和装备来代替技能和勇气,他们把登顶本身当作成功的标准……”美国登山家马克·泰特曾吐槽诸多登山者和专家的登峰心态。
成千上万的游客涌向珠峰后,这座山峰成为媒体口中的“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场”。《尼泊尔时报》估计,在七十年间,珠穆朗玛峰上已堆积了约140吨垃圾。
这些垃圾包括登山路上的氧气瓶、食物包装和排泄物,以及登山遇难者的遗体。
“一些登山者会将垃圾倒在冰川裂缝中,待到冰雪融化,被藏起来的垃圾就会顺着雪水流下。”91岁的坎查·夏尔巴是希拉里和丹增团队的35名成员之一,他抱怨着,减少登山者人数会对珠峰来说更好,“人们不该污染这座山,它是我们最大的神。”
夏尔巴人信奉山神,在尼泊尔语中,海拔8848米的珠穆朗玛峰名为“萨加玛塔峰”,是指“天空之神”。珠穆朗玛峰是他们心中的圣地,每个夏尔巴人登顶前都会进行宗教仪式。
户外探险公司雪山之吻负责人毛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珠峰上的生活垃圾主要有被吹坏的帐篷、防潮垫、不需要的睡袋、衣服、煮饭用的气罐、煤气罐、炉头食品包装袋以及登山杖等。
图片
2021年拍摄于珠峰C1营地,毛毛即将启程前往C2营地。供图/毛毛
“我们的山已经开始发臭了。”2024年初,尼泊尔巴桑拉姆乡自治市主席明玛明玛·夏尔巴向英国广播公司吐苦水,巴桑拉姆乡村市覆盖了珠穆朗玛峰多数地区。
非政府组织尼泊尔萨加玛塔污染控制委员会(SPCC)估算,珠穆朗玛峰脚下的C1营地和朝向山顶的C4营地之间约有三吨人类排泄物。萨加玛塔污染控制委员会由夏尔巴人经营,负责处理珠峰周边废物、教育游客保护环境等。
“其中一半以上排泄物位于南坳C4四号营地。”萨加玛塔污染控制委员会首席执行官奇林·夏尔巴(Chhiring Sherpa)提到。南坳海拔约7906米,介于珠峰和洛子峰之间,时有强风。
“南坳的C4营地海拔接近8000米,空气稀薄、行走困难。”毛毛回忆冲顶的体感,“人的体能消耗了很多,没有人愿意再背几公斤重的高山帐篷。”
登山者和向导会在C1、C2营地度过很长时间。大本营搭建了帐篷厕所,那里会用桶收集人类排泄物。“工作人员会给登山者发桶,让登山者把排泄物带走。”毛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平均而言,一名登山者每天会产生250克排泄物。随着海拔的增高,登山者只能在露天环境中解决个人问题。
图片
2021年拍摄于C2营地,向上眺望看见的珠峰帽子云。图/毛毛
“最大的垃圾是尸体”
毛毛所在的团队会要求登山者尽量不要产生过多的生活垃圾,像是不能降解的小煤气罐是需要背下来的。“我们能做到的就是尽力不制造过多垃圾。毕竟只要有人上去,垃圾就会产生。”
毛毛一行是在2021年5月12日登上珠峰的。“回到C4附近时,可看到帐篷周围全是垃圾,还有一些未拆封的食品。”毛毛还记得他捡了几条巧克力和糖果。
毛毛会将零食的包装袋塞在羽绒服里,回到大本营时,再和其他垃圾一同扔掉。“大本营有牛可以将生活垃圾和粪便运走,比人背下去更省力。”毛毛说。
图片
在尼泊尔东部索鲁昆布地区的珠峰1号营地,夏尔巴人在广播中讲话。图/视觉中国
除了生活垃圾和排泄物,毛毛深知,珠峰沿途最大的垃圾是尸体。
遇难的登山者和夏尔巴人躺在冰川裂缝中,他们的四肢被日光晒得褪色、变形,部分暴露在雪坡上。
大多数抵达顶峰的登山者都会看到一具或几具尸体,其中最出名的是印度青年登山者帕勒哲的遗体。帕勒哲死于1996年的一次暴风雪,他穿着一双绿靴子躺在珠峰北侧的山顶,当积雪渐薄时,登山者必须跨过他的双腿。
“在通向珠峰的道路上,登山者会遇到昆布冰川,它遍布着冰裂缝,一眼望下去即是深渊。登山者一旦掉下去,遗体便会被冻在冰块里,无法被捞上来。”毛毛说。
毛毛登山时见过一具身着蓝色羽绒服的尸体,“我内心没有太大反应。或许将遗体留在山上,是对登山者最好的敬意。”
尼泊尔试图提高登山者的环保意识。
自2013年起,尼泊尔政府要求商业登山公司向导、登山者必须将探险期间的设备带回,如氧气瓶、调节器、帐篷、塑料等,以及个人排泄物。每位登山者返程时必须携带8公斤的垃圾,如果登山者不遵守规定,登山者将无法拿到4000美元环保押金。
毛毛会跟所有客人强调“环保”,他说,当整个队伍背够垃圾数量,拍完视频,才能向尼泊尔申请登顶证书。
“在登山垃圾上,尼泊尔政府可测算出登山者能携带多少垃圾下山,也可通过奖励机制,鼓励登山者多带垃圾下山。”山东大学环境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慧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像尼泊尔这类依赖旅游业的发展中国家,它们对游客承担何种程度的环境责任上松于发达国家。“若想进一步保护环境,尼泊尔政府应评估登山行为对珠峰生态的具体影响”。
每年尼泊尔政府都会派军队清理垃圾和遗体。2024年4月11日,尼泊尔派出三支登山队前往珠峰、洛子峰和努布策山,进行为期50天的垃圾清理活动。三支登山队计划带回约10吨垃圾,以及5具登山者遗体。
按往期经验,登山队带回来的可降解垃圾将分配给当地社区处理,不可降解垃圾则会空运至加德满都。
由于人为带回的垃圾有限,尼泊尔逐渐开始使用直升机运送垃圾。
“直升机运送一趟可以拉一两百斤的垃圾,适合越过昆布冰川等危险路段。”毛毛坦言,不过大多数直升机平均可以飞到海拔6400米左右,如果要往C4飞,必须改装座椅,减轻机身重量。
“清理遗体的难度大于清理生活垃圾。那些裹着遗体的冰,比他本身还要重。”毛毛预估,如果家属要将遗体从山上送下来,大概要花十余万美金。
图片
在尼泊尔Annapurna基地附近的救援直升机。图/视觉中国
近年来,尼泊尔民间开始忧心珠峰旅游业对生态的破坏。
2024年5月3日,尼泊尔律师迪帕克·米什拉提交了一份请愿书,试图敦促尼泊尔政府限制登山许可证的发放数量。“法院已经下令限制登山者的数量……并采取废物管理和登山环保措施。”米什拉说。
为了提高登山准入门槛,尼泊尔政府选择增加登山证费用。尼泊尔旅游部发言人尤巴拉杰·卡蒂瓦达表示,“我们将在2025年对外国人收取每人15000美元的登山许可证费用。”
该国旅游部登山科提到,尼泊尔背夫高空作业人员和导游的保险、工资和其他设施也将随着登山费的增加而增加。
深圳大学环孟加拉湾地区研究所所长戴永红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珠穆朗玛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横跨中亚至缅甸,这是世界屋脊,周边国家环境敏感性高,一旦遇上冰川融化等自然灾害,上游会面临缺水,下游会遭遇洪涝,更严重的情况会带来物种消亡。
“尼泊尔政府应强化登山管理规则,限定登山人数,规定登山路线,并划定登山禁区,以确保不会影响环境。”戴永红建议,“对于登山者,更应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其自律意识。”
(应受访者要求,毛毛为化名)
南方周末记者 顾月冰 南方周末实习生 殷晨浠
责编 姚忆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