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率再破50%,新能源主导的汽车市场要来了

熟悉股市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当一只好的标的要冲高价格的时候,总是是先冲高回落,然后第二次冲高的时候才是释放能量的时刻。
根据乘联会数据,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在4月上半月第一次达到50%后,在5月再此站上50%,并且以16.8万辆的上险数首次实现了新能源终端上险数方面对燃油车的反超。
而二次站上50%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这次大概率是能站得更稳的,意味着新能源车vs燃油车的天平指针,已经开始扎扎实实的向着新能源车这边倾斜。
图片
只能说王传福之前在百人会上表达的:“年内新能源渗透率将超过50%”的观点还在持续上分中。
其实关注比亚迪的朋友应该都知道船夫哥的性格,基本上没谱的事不会说出来的,PPT画大饼的事更是与他无关。
所以,是什么让王传福选择在今年百人会这个时点放出这个观点呢?
原因简单说就是:大势所趋!
复杂了说就是两点:一、全新技术架构下的体验加成越发突出;二、大众心理认知层面或开始跨国阈值。
全新技术架构下的体验加成越发突出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新能源车与传统燃油车的差异早就不是三电换三大件、其他不变这么简单了。新能源车扒开,与传统燃油车的架构已经开始大踏步的分离。
尤其在主动控制范围这一块上,现在新能源车已经走的太远了。现在常见的,比如一些智能底盘能做到的预瞄+主动调节+调节刚度、悬架等等功能,复杂一点的像比亚迪年初发布的以璇玑大模型为核心的整车智能化,已经能够在整合iTac、云辇、易四方等技术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全车的控制能力。
图片
如果说新能源早期的三电换三大件,换来的体验是静谧性和强动力。那么类似U8这种完全可控的原地掉头、高速爆胎依然稳定行驶、甚至是dmi的惊人油耗,其实都是新能源车深度电气化、智能化后才能带来的传统汽车根本无法实现的功能。
说的直观一点,开新能源车,整体感受确实就是安静、动力强劲且平顺、能耗更低、智能化功能齐全且更好用。
可能有些朋友说,我还是觉得用油更放心,那也可以选混动啊。接近电车的平顺安静、动力更廉价、关键是还省油。
其实归根结底就一点,新东西要上位,产品力全面超越上一代是必须也是最基础的要求了。显然新能源车,现在已经实现了这一点。
大众心理认知层面或开始跨过阈值
关于心理层面,其实任何新鲜事物的推广都会遭遇重重阻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只有时间。
记得五年前一个经典论调就是:你们买新能源的等着看看五年后车还行不行、车企还在不在。
好,五年后到了,车子报废的倒是没见多少,产品确实是越来越好了,新能源车企不仅在还逐渐成为了汽车市场的杠把子。
而且随着新能源车主的增加,新能源产品的各种先天优势,以及性能、耐用性、用车体验、低成本等特性也将口口相传,解决掉不少人的疑虑。
其实既然有混动这个品类,新能源还有一个破局之道,就是用燃油车的逻辑干掉燃油车。
买燃油车,尤其是主流市场的燃油车,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油耗。
结合如今的高油价,顶尖能耗的车子势必能够拿到更多市场。所以比亚迪的dmi在过去的三年里,可以说大杀特杀。而且时间过去了三年,友商也就是刚刚能勉强摸到上一代dmi的水准。
图片
不过这里有一个大彩蛋,比亚迪的dmi5.0即将发布,其油耗表现会有一个非常反直觉的数据,相信对于考虑经济性的燃油车支持者会是一个无法拒绝的诱惑,甚至我感觉那就是压垮纯燃油车的最后一根稻草,大家可以敬请关注比亚迪最近的发布会。
总结
随着大众对新能源车的担忧不断放下,同时新能源车也逐渐展现出相对于燃油车更大的产品优势,大众心理认知的转变真的不远了。
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渗透率才突破1%。从2016年到2019年,3年多时间,渗透率提升到了5%。从2020-2024年,4年多的时间,双周渗透率提高到了50%。
如果今年能一直维持下去,那么之前设定的2035年渗透率超过50%的目标,将提前十年完成,就算今年整体可能完不成,照目前的趋势,明年完成也是板上钉钉的。
正是基于上述种种原因,也推动了终端用户用行动投票,从而让新能源车渗透率开始越来越频繁的站上50%。
新能源车时代的到来,其实已经是大势所趋,也不再会因为什么因素而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