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楼,南昌著名的文化古迹,唐伯虎汤显祖都曾留下足迹

一直在路上,发现美,分享快乐!
从汉口坐动车来到南昌,当晚逛了万寿宫,第二天一早起来,正式开启南昌的城市漫步。从象山北路出发,沿下水路向东,来到建德观街,前方出现了一座桥,桥头立有一座石牌坊,上写“烟雨江南”,站在桥上,回头观看,上面写的则是“杏花楼”,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
图片
牌坊
这座桥架设在湖中间的最细处,一边是北湖,一边是南湖。南湖上有一个湖心岛,杏花楼就位于小岛之上。牌坊旁边的南湖之畔,矗立着南昌美术馆。
图片
景区大门
刚才经过时因为太早还没有开门,差点错过了这处名胜古迹。往回走发现美术馆的后面有条小路,直通湖心岛,一座小桥将其与陆地连接在一起。小桥名为“观音桥”,修建于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
图片
观音桥和娄妃亭
杏花楼免费参观,跨过古桥登上小岛,桥头建有娄妃亭。穿过一道名为“静心”的月亮门,进入到花园中。从连廊走进正院,院内的主体建筑是一栋二层砖木结构的小楼,白墙灰瓦,高大的马头墙,这就是杏花楼。
图片
杏花楼
院内两侧各立有一块青石碑,碑上只有一个字,分别为“屏”和“翰”,用玻璃包着。走进杏花楼,一楼布置为客厅的样式,二楼陈列琴棋书画和梳妆台,摆放明清样式的家具。
图片
屏字碑
那么,这杏花楼到底有何来历呢?在侧院的一个展室里找到了答案。明宁王朱宸濠曾在此修建娄妃梳妆台,明万历年间,大学士张位在此建别墅,始称杏花楼,从此便成为文人墨客的聚首之地。
图片
内部陈设
戏剧大师汤显祖是张位的门生,所以,他常到此吟诗唱曲。张庆是明隆庆年间的进士,因遭奸人诬陷而罢官,回到南昌生活从此不问政事。他将娄妃梳妆台改建为杏花楼,经常住在这里读书吟诗、会见好友。
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重阳,滕王阁重修落成典礼时,张位和汤显祖都应邀出席,并一起观看了由浙江海盐班王有信演出的《牡丹亭》。
这娄妃梳妆台又有什么故事呢?话说朱宸濠是第四世宁王,第一世宁王叫朱权,是朱元璋的第十七子,燕王朱棣是他的兄长。朱棣当了皇上后,解除了朱权的武装,将其改封到南昌。朱权从此不问世事,专心创作,成了明朝著名的戏剧家。
娄妃名素珍,是理学家娄谅的孙女,自幼聪慧,十六岁嫁给朱宸濠,师从唐伯虎学画半年,院内的“屏”和“翰”碑据说是她握发蘸墨所书。朱宸濠是朱权的五世孙,他素怀野心,起兵造反,想当皇帝,可惜生不逢时,遇到的对手是王阳明,兵败被捉,被处死于京都。
娄妃知道宁王有谋反之心,多次以诗泣谏,但宁王根本不听劝,娄妃最后也自沉江中。
(极客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