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与路易十四》全国首映礼广州举办,展现300年前中法文明的“双向奔赴”

5月23日晚,“首映在广州”——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全国首映礼在广州举办。
中法合拍纪录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是广州市委宣传部重点扶持项目。影片极具文献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描绘了一幅中法文化交流的美好画卷。
图片
图片
图片
展现300年前中法文明的“双向奔赴”
“得知陛下您求贤若渴,希望在您身边和整个帝国内拥有诸多精通欧洲科学的博学之士,我们决定派遣我们的臣民为陛下带来所有最新奇的科学知识……”影片伊始,一封三百年前路易十四写给康熙的信,成为拉开当年中法交流序幕的“引子”。
《康熙与路易十四》讲述了300多年前,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派遣6名“国王的数学家”远赴中国,随后,当时的中国清朝皇帝康熙与素未谋面的路易十四展开积极互动,两国开启了影响深远的科技、商贸和思想文化交流。影片在大量史料的支撑下,还原了两位君主的交往细节,以情景再现的方式重现了这段中法文明双向奔赴、互相成就的历史佳话。
图片
图片
当晚,影片多位主创接受了媒体采访。
片中“康熙”的扮演者赵子络表示,自己能够饰演这样一位“千古一帝”非常荣幸,既有压力,也十分兴奋,“准备期间我一直在看一些关于康熙的视频资料和影视作品,从中吸取一些经验。”他还透露,“康熙”这个角色和他以往饰演的角色很不一样,但在拍摄时他也有自己的思考和处理,“我着重把康熙对数学、地理的喜爱这一点去放大了。”
图片
图片
片中“康熙”扮演者赵子络
广州正是这段缘分的桥梁
影片讲述了两位君主之间的传奇故事,而广州正是这段缘分的桥梁。1698年,一艘大型三桅帆船从法国拉罗谢尔港口出发,克服重重困难首次直航广州,拉开了中法两国远洋贸易的序幕。著名汉学家伯希和把它称之为“中法关系的起源”。此次在广州举办影片的全国首映礼,更具有特别的意义。法国驻广州总领事福希玮表示,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两国之间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项目。中法合拍纪录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是中法两国之间友好合作的绝佳例子。
制片人徐斌介绍,作为纪录电影,《康熙与路易十四》展现的是真实的历史,“我们前期做了非常大量、细致的调研,前往两国的很多博物馆翻阅了很多历史资料。作为主创,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对这段历史更加熟悉了,然后再以中法合拍的方式把这段历史呈现给两国的观众。”
图片
影片制片人徐斌
作为中法合拍的纪录电影,剧组有很多来自两国的演员。“‘康熙’‘路易十四’的扮演者是来自中、法的两位非常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剧组外籍演员很多,对调度是一个考验,但氛围很好。”徐斌说。他还透露,目前该影片正在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未来将在更多国家和地区进行放映。
图片
映后主创交流环节
扬帆出海,海外观众予以影片好评
就在本月12日,《康熙与路易十四》作为第十届法国中国电影节首部放映影片亮相巴黎,完成了影片的全球首秀,反响热烈。
徐斌告诉记者,《康熙与路易十四》参加法国中国电影节受到了当地观众的好评,“第一场展映结束后,很多观众久久不愿意离开,他们很愿意跟我们交流,我能感受到他们看了影片之后的兴奋、惊喜和震撼。这也让他们增加了对这段历史的了解。”他表示,“这是一部纪录电影,但更像一部历史大剧,有扣人心弦的情节、有悬念反转的设计,希望大家走进影院去观赏这部作品。”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岸
见习记者:陆漪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王维宣、主办方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戴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