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开幕,高层为何如此看重深圳?

今天,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的文博会,在深圳开幕。
从5月23日-27日,一连四天,好戏登台,跟过去19届一样,每年文博会的鼓声一敲响,全国文化领域的从业者,都默契地把目光聚焦到鹏城,问路文化产业。
图片
同一时间,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也在深圳开幕,这是目前国内最高水准、最高规格、最高层次的文化论坛。文化领域,双星闪耀,最大展会和最高论坛,同时在深圳联袂登场,这是属于这座年轻城市的文化荣耀时刻,也是属于历久弥新的中国文化的激荡时间。
文化关于精神信仰、生活方式,它本身更是一座财富金矿。2023年,中国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达到51234亿元,增速为15.5%,但占GDP比重仅为4.8%,这个比例,显然太小,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
不难看到,中国文化产业,这座金矿的潜力还有待挖掘。
换言之,中国既要向科技要新质生产力,也要向文化要新质生产力。在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这盘大棋局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深圳文博会,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枢纽角色——汇聚海内外最优质文化资源,助推中国IP走向全球。
图片
经过20年的发展,如今深圳文博会已从地方性盛会蜕变为国家级盛会,展会面积扩大3.5倍,线下展商数量增长4.4倍,参会国家和地区数量提升10倍,深圳没有辜负国家的厚望,让“文博会”妥妥变成了一只长牛股,屡创新高。
图片
2
我注意到,今年文博会有两大创新举措,颇耐人寻味。
一个举措是本届文博会设立“文创中国”专题展区,吸引全国文化企业30强、大型上市公司等知名文化企业参展。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国文化产业要打破天花板,显然也需要一批龙头带队,打好攻坚战。
图片
另一个举措,是文博会首次设立国际文化贸易展。眼下,中企出海,汹涌澎湃,中国制造“新三样”新能源车、锂电池、光伏产品表现抢眼,而文化出海“新三样”同样长袖善舞,网文网剧网游趁势而起,成为中国出海的新名片。
图片
本届文博会还吸引了来自60个国家和地区的302家海外展商参展,邀请108个国家和地区、3万余名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洽谈订货。可以说,深圳文博会,正 从“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迈向“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 。
把历史的根扎得更深,同时把空间的眼放得更远,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中国文化特色越来越浓郁的文博会,也得到越来越多国际展商的关注和青睐。
图片
3
我们纵观近百年历史演变,每一个大国的崛起,硬实力和软实力都不可或缺,一般是硬件(如汽车手机)打先锋,“软”件(文化产品)再紧随其后,美国、日本、韩国,都走过相似的轨迹。
如今,中国的家电、汽车、电池、机械、消费电子的出海已全面开花,而文化产业的出海,正方兴未艾,毫无疑问,中国希望有朝一日,能孵化出自己的迪士尼、派拉蒙和皮克斯。
这是一条难而正确的路。
显然,从决策层来说,进驻“文创中国”专题展区的文化企业30强被寄予厚望,而举办了20年文博会的深圳,同样重任在肩。
图片
为什么说在中国文化产业的突围行动中,深圳注定扮演非同一般的角色呢?
因为深圳手中有三大筹码,因为深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典型“三好学生”。
首先深圳文化产业有好成绩。
2010至2022年,深圳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512.6亿元增长到2462.03亿元,占比GDP从5.35%增长到7.58%。
2023年深圳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369家,较上年增加226家;营收规模首破万亿大关,实现营业收入11007.95亿元,占全省的49.0%、全国的8.5%。
深圳向来被视为“科创高地”,其实,这里还是妥妥的文化产业富矿。
图片
此外,深圳的文化产业有好人才。
目前深圳文化企业超10万家,从业人员逾100万人。全市共有市级以上文化产业园区80家,入驻企业超1万家,就业人数近20万人。由此可见,深圳发展文化产业,集聚效应明显,人才储备是非常丰厚的。开发了《王者荣耀》、《天天酷跑》、《穿越火线:枪战王者》等爆款游戏的天美工作室群(腾讯游戏八大工作群之一)、巡演超百场的爆款原创舞剧《咏春》的制作团队,这些文化产业赛道上的弄潮儿,都把深圳当成自己的家。
深圳发展文化产业,有好成绩、好人才,更重要的是有好思路。
图片
深圳是“工业第一城”,制造能力和科技创新在国内无人能出其右,深圳发展文化产业,因地制宜,将文化创意与制造紧密结合,去年深圳的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首破万亿大关,其中文化制造业营收占比42%,接近半壁江山。
深圳文化产业的优势行业主要分布在软件开发、珠宝首饰制造、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印刷等行业。2023年内容创作生产、新闻信息服务、文化消费终端生产、创意设计服务、文化装备生产等五大类的营业收入均超过1000亿元,合计占全市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88.1%,是深圳文化产业的主力。
由此可见,务实的深圳人发展文化产业,从来不好高骛远,它懂得借时借势,也因此取得了四两拨千斤的成效。在呼啸而至的人工智能时代,科技和文化的融合乃大势所趋,数字文化产业将迎来大爆发。
思路决定出路,“三好学生”深圳玩转文化产业,不走寻常路,但也一步步通往星辰大海。
在文博会20年的历史节点上,在面朝太平洋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我们听到了在中国文化产业不甘平凡、敢闯敢试的雄心宣言。
来源:潇湘经略(作者 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