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失踪26岁中国女留学生遗体被找到,留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近日,就读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州达特茅斯学院的26岁中国留学生蔡可欣失踪,当地警方经过排查后发现,她的遗体最终在康涅狄格河被找到。作为八所常春藤盟校之一的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建于1769年12月13日,是一所美国顶尖私立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蔡可欣是该校心理与脑科学系的研究生,她的失踪引起了当地警方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经过多方搜索后,这一结果无疑让人们感到悲痛和惋惜。
图片
据当地警方介绍,最后一次有人看见蔡可欣的身影是在5月15日,失踪前她可能骑着一辆银白色的宽胎电动自行车,但是并没有人知道蔡可欣后来去了哪里。据她的好友称,5月13日,也就是失踪前2天,蔡可欣因"心理健康危机"去看了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后来被转到了达特茅斯Hitchcock医疗中心,并住院观察。截至目前,警方经过调查后认为没有迹象表明蔡可欣的失踪和任何犯罪行为有关。
随着中国留学生群体数量越来越多,留学生在海外的安全问题逐渐变成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蔡可欣的悲剧再次提醒我们,留学生在海外不仅要面对学业上的压力,还要应对来自生活和心理上的双重挑战。生活上的困难或许还可以通过物质条件的改善来缓解,但是心理健康问题随着90后、00后群体加入留学生大潮,逐步在留学生群体中凸显出来。
在异国他乡求学,留学生们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压力,如文化差异、语言障碍、孤独感和学业压力等,这些都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今的年轻人,大多缺乏必要的独立生活能力和面对压力的抗击打能力,许多留学生在产生心理问题后,由于主客观因素,往往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如果留学生自己无法适应这些挑战与压力,就有可能出现一些无法预测的事情。
图片
为了避免悲剧再次发生,笔者想提醒留学生的家长们,要多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活动。在孩子出国留学前,对孩子进行心理评估,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如果孩子还没准备好,还是要暂缓留学计划,一定要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压力;在孩子留学期间,家长要保持与孩子的密切联系,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和心理状态,多给予物质与精神的支持,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如果发现孩子有心理问题的苗头,要及时与学校或心理专业相关人士联系,寻求专业帮助。
对留学生本人来说,和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倾诉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并不喜欢和家长倾诉,应该寻找自己的好友与同学,一定要有一个自己可以倾诉的对象,更多的还是要和本国留学生建立朋友圈,参加社交活动、结交朋友。与他人分享感受和经历,可以减轻孤独感,共同面对留学生活中的挑战;从主观上讲,还是自己要做好调整,努力适应新的环境,只要在新环境下立住脚,那种孤独感和压力感都会减少;
除此之外,留学生也应该学会一些自我调节和放松的方法来消除孤独和压力,比如说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学业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加强运动。没事的时候多去交友,多去徒步,之前有个“20分钟”公园充电法则,讲的就是人遇到烦心的事情,可以多走进自然,在公园中漫步20分钟,就能给自己的精神充充电。
图片
当然,除了心理问题外,作为当地少数派的弱势群体,留学生们也应该注意保护自己的身心安全,在融入当地社会的时候,没有必要强行融入,理解当地文化,尊重别人的风俗习惯,求同存异,尽量不与同学和邻居发生不必要的冲突。但是避免冲突不是示弱的表现,不是受了欺负就要选择退让和忍受,而是充分利用当地的规则和法律保护自己,有的时候学会逆向思维和博弈论,往往有不一样的结果。
最后的最后,如果遇到心理问题,不要犹豫向学校的心理咨询师、导师或同学寻求帮助。心理问题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情,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我们人人都是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都是需要一定的心理治疗或修复。有的时候,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士可以提供相关支持和实用的建议。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