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看清赖名成的死亡真相,才明白庆帝废太子的真正原因

赖名成死了,死于杖毙,死于皇恩。
图片
起因,是戴公公的三千两。
范闲为了给老金头报仇,带着鉴察院一处查封检蔬司,玩的就是个请君入瓮。
一个是被叫来看戏的二皇子,一个是被叫来演戏的戴公公,还有一个就是中正清廉的督查院御史——赖名成。
图片
果不其然,范闲三千两到手,督查院参他的折子跟雪片一样飞入宫中。
不过,这还不够。
一封手书被送入督查院,再加一道自辩折到庆帝面前。
“奸臣当道,何罪之有?”
这八个字,狠狠打了督查院的脸,也就有了当堂辩论这场戏。
图片
赖名成是个务实的,不仅参了范闲,还夯实了戴公公以权谋私的罪证。
庆帝轻飘飘四个字“灰飞烟灭”就定了戴公公的死罪。
谁曾想 ,范闲话锋一转,调转矛头指向了二皇子。
图片
二皇子自然不是那么好扳倒的,巧舌如簧躲过了一劫。
却不想,范闲还有后招,那张贪腐官员的名单上,写的全是二皇子门下官员的名字。
甚至,范闲没有亲自出手,三言两语的激将法,就把这个烫手山芋扔给了赖名成。
图片
一场朝堂争辩后,大家其乐融融。
范闲洗脱了贪污的罪名,赖名成获得了清名,还得到了重任。
可实际上,在退朝之后,庆帝还是对着范建、陈萍萍发了好大一通脾气。
范闲跟老二在殿上闹成这个样子,你们连劝劝都没有。
为什么?
说他走私,可什么实证也没查着,转头又去查贪腐。
你们来回帮腔,是查贪腐吗?
你们这是,在查朕的儿子?
真以为,我一点亲情都不念吗?
图片
庆帝真的顾念亲情吗?
分情况。
当亲情和利益不一致,亲情当然排后面。
要不然,他怎么会杀死两位兄长,坐上这至尊之位。
皇帝的龙椅,这诱惑,到底比过了兄弟至亲。
图片
为什么到了二皇子这儿,庆帝又要装模作样扮演慈父了?
那还不是因为二皇子是他亲手选中的棋子。
想当初,李承泽跟他母亲一样,爱好诗文。
可庆帝偏偏赐他府邸,夸他聪慧,给他和朝臣结交的自由,硬生生把他推到了太子的对立面,让他做太子的磨刀石。
如今,这颗棋子还有用,庆帝自然不愿意他们不经自己允许,就削弱李承泽的助力。
图片
只可惜,这些弯弯绕绕,赖名成并不知道,他正在兴头上 ,查贪腐,参范闲,更是憋了个大招。
因抱月楼一案,他参范闲、范建,更参二皇子。
他提议重查北齐走私一案,想还吏治清明,殊不知,庆帝并不愿意老二被折掉羽翼。
图片
思来想去,庆帝打了圈太极。
李承泽禁足半年,范建、范闲罚俸半年。
聪明人都看得出,皇帝这是要轻轻放下的意思,可赖名成不懂,或者说他不想懂。
他执着上辩,一番慷慨陈词。
正所谓正本清源,朝堂错漏百官有责,然而并非根本。
民间有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臣最后要参的是陛下!
图片
这话一出,大殿上所有的人都吓傻了。
太子聪明,一番插科打诨,既表了孝心,又打散了那严肃沉闷的气氛。
几个老狐狸也圆滑,求情的话说得滴水不漏,一边说还一边看皇帝的脸色。
范闲就有些着急了,他第一个跳出来为赖名成求情,触了皇帝的逆鳞。
图片
最终,赖名成被赐廷杖,由范闲监刑。
就这样,范闲眼睁睁看着赖名成被打死,赶来收尸的督查院众人,更是把一腔怒火都发到了范闲身上。
图片
陈萍萍是最懂庆帝的人,他告诉范闲,当赖名成来找范闲的时候,就注定了他的死亡。
为了查贪腐,赖名成提着一包红枣去范闲家里找他,想从督查院调些案卷,范闲同意了。
这在庆帝眼里,就是结党的信号。
图片
说得好听点,范闲将来要接手鉴察院,也要掌管内库,一手权,一手钱,这样的重臣注定只能是个孤臣,也只能效忠皇帝。
说的难听点,庆帝把天下当成自己的私产,把范闲当做守家的家犬,自然不愿意他到外面交朋友,被偷家可不好玩。
图片
细细回想,赖名成的死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是他咄咄逼人。
明明庆帝已经给了面子,对范家父子、二皇子都各有惩戒,可他偏不满意,非得步步紧逼,让皇帝下令夺爵。
往常,庆帝愿意哄着他,是想成全君臣相佐的佳话,如今,再顺着他,这皇帝的面子还要不要了?
图片
第二个原因是众人劝谏,一个二个都跳出来给赖名成说话。
这帮腔的人越多,庆帝心里就越气,合着都是我错,你们才是一家?
皇帝虽然是孤家寡人,可他还是愿意有人哄着自己的,也不愿意看臣子联合做大,臣子们感情太好,强强联合威胁皇权可就不好玩了。
图片
最重要的是庆帝要借赖名成的死来敲打群臣,敲打范闲。
他想让范闲知道,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圣恩,都是皇帝赐予的,什么时候你不听话,脱离了我的掌控,那你的小命也就危险了。
对于臣子也是如此,皇帝偶尔发个疯杀个人,让臣子们胆战心惊一下,才知道圣心如渊,才会乖乖听话。
当皇帝嘛,讲的就是个制衡之术。
图片
范闲与二皇子的争斗也好,太子和长公主的合作也好,庆帝心里跟明镜似的。
看他们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唱大戏,庆帝说不定还觉得有趣。
重要的是,自己拥有一票否定权。
范闲费心费力布那么一场局,甚至不惜招群臣入场,庆帝轻飘飘一句“禁足半年”就给事情定了性,既保全了二皇子,也保全了他残存的势力。
图片
身处至尊之位,又拥有大宗师的实力,庆帝一般情况下都是很自信的。
可是,当他知道太子和长公主通奸,整个人像被天雷击中了一样,甚至下定了废黜太子的决心。
图片
说起太子,庆帝一向是偏爱的。
一来是根深蒂固的嫡子继承制作祟,总觉得皇后的儿子当太子名正言顺。
二来呢,是十几年前皇帝做局,皇后动手杀死叶轻眉,这对老夫老妻早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是封建皇权最忠实的拥垒。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叶轻眉死后,范建、陈萍萍把皇后一族杀得七零八落,太子背后没有强大的母族势力。
图片
对比之下,大皇子的母亲宁贵人,是东夷人,大皇子有外族血统,不宜立为储君。
二皇子经营多年,早就有了自己的势力,再加上要和叶家联姻,军权在握,庆帝防范还来不及,怎么会让他当储君?
范闲可不行,那一套天下为公的理论,是封建帝制最强大的敌人。
老三太小,看不出秉性。
思来想去,还是太子最合适,庆帝再打磨几年,保准又是一代腹黑帝王,完美继承他的所有优缺点。
图片
这么一幅宏伟的蓝图,被长公主硬生生打破。
长公主对庆帝有情,这一点,他是知道的,他乐于利用她的喜欢,让她做自己手里的刀,处理那些见不得光的腌臜事。
甚至,长公主在太子和二皇子之间周旋,他也乐见其成,想要看自己的乖儿子怎么争权夺利,怎么心硬如铁。
长公主是个疯子,可只要她爱他,这个疯子就永远不会背叛他,永远翻不出他的手掌心。
图片
这份自信,在得知太子和长公主奸情的时候,土崩瓦解。
关于太子对长公主的痴恋,在《庆余年》第一部的时候就隐晦地透露过。
那些没有画人脸的女子肖像,寄托了太子对长公主的一片深情。
图片
庆帝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不仅有意,更有了夫妻之实。
得知这段不伦爱恋的时候,庆帝不断重复着两个字“恶心”,然后下令圈禁李云睿,并且下定决心废黜太子。
要知道,李云睿当初爱恋他这个皇兄,他是知道的,并且在这个前提下默许李云睿干了不少事儿。
当时不觉得恶心,现在又掉转头指责他们,凭什么?
图片
其实,庆帝是怕了。
之前他信心满满,觉得无论他们再怎么折腾,自己都是运筹帷幄的那一个。
可现在,太子和长公主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也就意味着他们拥有了更紧密的联系。
李云睿的能力,庆帝是知道的,她能策划大东山刺杀,请来苦荷、四顾剑两位大宗师,手里还有一个君山会。
一旦李云睿下定决心要帮太子争夺帝位,那这动静就不可能再是以前那样小打小闹。
庆帝决不允许这样的势力存在,所以果断分化他们,囚禁李云睿,废黜太子,让他们名不正事也不成。
图片
说到底,庆帝害怕的永远是强大势力的集合。
就像赖名成为代表的督查院,联合范闲为代表的鉴察院,这在庆帝看来就是危险的信号。
而太子和长公主的联合,一个有名,一个有势,也是帝位的潜在威胁。
庆帝厌恶一切威胁到自身统治的势力,这也注定了他只能是王座上的孤家寡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