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为民:锻造新质生产力助推能源可持续发展

本报记者 董曙光 北京报道
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新机遇与新挑战并存。
能源安全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能源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5月22日,在由中国经营报社主办的“锻造新质生产力 激活能源发展新动能”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经营报社社长、总编辑季为民表示:“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以及全球能源供应链和产业链的不稳定,如何有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力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始终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大课题。”
季为民指出,我国能源禀赋的突出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当前,我国能源发展仍面临安全保障压力大、绿色低碳转型任务重等挑战。幸而,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型能源体系加快构建,能源保障基础不断夯实,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季为民认为,“锻造新质生产力,激活能源发展新动能”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方向,对于推动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实现这一目标,他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创新驱动。加强能源科技创新,推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鼓励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培养和引进能源科技人才,构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
二是绿色转型。推动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能源环保治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是智慧能源。构建智慧能源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能源管理和服务水平。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实现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加强智能电网建设,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是深化改革。深化能源体制改革,推动能源市场化改革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能源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能源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加强能源监管和执法力度,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五是国际合作。加强国际能源合作与交流,推动能源技术的国际合作和共享。参与全球能源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提高我国在国际能源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扩大能源贸易和投资合作,推动能源产业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
六是培育业态。鼓励和支持能源领域的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服务的发展。培育能源互联网、能源大数据、能源金融等新兴产业和业态。加强能源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季为民强调,通过以上建议和措施,努力激活能源发展的新动能,锻造新质生产力,可推动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编辑:吴可仲 审核:李正豪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