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蔚来汽车达成充换电战略合作 中国一汽加速丰满新能源转型“羽翼”

本报记者 尹丽梅 童海华 北京报道
图片
中国一汽新能源产业链战略布局再向前迈进一步。《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中国一汽与蔚来汽车在5月21日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一汽董事长、党委书记邱现东,蔚来汽车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出席签约仪式。
5月22日,中国一汽方面向记者提供的资料显示,根据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一汽与蔚来汽车将围绕电池技术标准、可充可换电池车型研发、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充换电补能生态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电池产业采购与配套等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战略合作。
“双方此次战略合作,将会进一步推动换电技术标准化、换电模式通用化以及换电网络规模化进程,解决用户里程焦虑,助力中国智能电动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李斌说道。
换电与充电是当前电动汽车两大补能方式。当前,电动汽车仍然存在充电不方便、充电时间长等行业难题,多家车企选择同时布局换电业务。去年9月,在中国一汽党委常委会上,中国一汽方面也曾强调要“加快建设充电、换电双维补能生态”。
当前,在新能源战略方面,中国一汽正在坚定推进“All in”新能源,全面、全方位、全体系、全过程向新能源汽车转型。按照规划,到2025年,中国一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45万辆,其中自主品牌占比将超过50%。中国一汽并未公布2023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过,近两年行业“内卷”加剧,中国一汽要达到上述目标并不轻松。在这样的背景下,着眼于解决消费者最为顾虑的电动车补能问题,是中国一汽基于中长期战略目标作出的理性决策。
南北“联姻”
从长春到合肥,跨越1900余公里,“中国汽车工业的长子”中国一汽与新势力车企龙头蔚来汽车之间的“联姻”吸引了诸多目光。
记者了解到,这份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是5月21日在长春召开的“吉林·安徽合作发展交流座谈会上”签署的。值得关注的是,本次交流座谈会由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景俊海主持,安徽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韩俊出席会议。也就是说,中国一汽与蔚来汽车此番合作是在吉林省委、安徽省委推动下完成的。
中国一汽与蔚来汽车在换电领域牵手合作并不难理解。
现阶段,消费者对于电动汽车最大的顾虑是补能问题。每逢节假日,高速公路上电动车排队充电的景象总是出现在聚光灯下。而换电是能实现快速补能的途径之一,能够在几分钟内完成电池更换,用户无需下车,有着类似加油的快速补能体验,大大提升了补能效率。
除了补能问题,新能源汽车进入主流替代阶段还面临成本的制约,电池价格高是部分消费者对电动车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而换电的模式是,消费者在购车时不必购买电池,而是根据需求租用特定的电池包,这种方式可以降低消费者初始购置成本。而且,消费者还无需承担电池的折旧与损耗成本。
基于此,换电模式的热度持续升温。当前,蔚来汽车的换电站已经可以实现3分钟换电。在行业内,蔚来汽车布局换电业务较早,并且已形成先发优势。
不过,蔚来汽车的换电业务目前还面临比较大的成本压力。蔚来汽车副总裁沈斐此前曾透露,蔚来换电站的盈亏平衡线在一天50~60单,目前蔚来汽车换电站的日均单量为35~36单,需要更多汽车品牌加入从而减少亏损。
而对于入局换电赛道的“后来者”而言,换电站的建设和运营需要较高的投入,时间周期长,后入局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优势。为此,行业内一些主流车企选择坐“顺风车”,加入蔚来汽车“换电联盟”。
换电模式若要实现共享,需要不同车企在车型定义阶段相互打通。据悉,加入换电联盟的车企将与蔚来汽车一起推动建立统一的电池标准体系,合作研发适配双方换电体系的换电乘用车及兼容性换电服务站点,推动搭载双方共同确定的统一标准化电池包的换电车型上市,以及推进可为双方车型均提供换电服务的站端解决方案落地。同时,双方还将推动换电运营网络、运营商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建立统一的换电运营管理体系,搭建更大规模、标准化、统一性的能源基础设施网络,实现规模化优势,并建立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平台和电池资产运营机制。
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换电业务有着显著的规模效应,即换电服务的单位成本会随着换电站利用率的提高而下降。这也就是蔚来汽车试图扩大“换电联盟”的逻辑所在。
中国一汽在换电领域此前已有布局。早在2021年11月,依托“旗E春城 绿色吉林”项目,红旗E-QM5新能源换电车已在长春投运。不过,上述尝试仅局限在新能源换电出租车的范围。
2022年3月,新红旗E-QM5 431km换电乐享版车型上市。中国一汽方面表示,新车快速充电功能可实现充电10分钟、行驶百公里,换电版车型换电操作时间少于1.5分钟。彼时,红旗换电版车型在长春市已累计试运行超过3000万公里,顺利通过东北地区超过零下30摄氏度极寒天气的考验。
中国一汽换电业务持续进阶。2023年4月,在上海国际车展期间,中国一汽方面曾向记者表示,“旗帜”超级架构FMEs下的电动平台HME,提供可充可换的多版本车型。其中,换电车型续航达600公里,能做到60秒极速换电,后续还可实现电池升级。
中国一汽的目标是,到2025年,中国一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将超过145万辆。在纯电动汽车方面,中国一汽目前的表现和销量都不算惊艳,通过与蔚来汽车在换电业务上达成合作,解决用户补能焦虑,可以扩大中国一汽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中的话语权。
中国一汽的新能源转型棋局
最近一周时间,中国一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动作颇受关注。除了与蔚来汽车达成合作,5月17日,中国一汽盐城分公司正式投产。中国一汽盐城分公司新能源工厂正式在公众面前亮相。
这对中国一汽而言意义重大。中国一汽党委副书记王国强在投产暨首车量产仪式上表示,作为中国一汽新能源产业链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中国一汽盐城基地投产极大地补充了中国一汽自主新能源汽车产能,标志着中国一汽新能源战略布局迈出关键性一步。
王国强强调,作为中国一汽设立的新能源乘用车生产基地,盐城分公司未来将担负起奔腾品牌多款新能源主力车型的生产任务,成为支撑中国一汽自主品牌发展、推动一汽奔腾新能源转型的重要保障。一汽奔腾新能源转型的首款产品——奔腾小马将于5月28日正式上市。
可以看到,无论是去年底先后与深圳市、广东省政府达成战略合作,还是对盐城分公司新能源工厂的布局,抑或是与蔚来汽车达成充换电战略合作,均是中国一汽意欲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而作出的决策。
今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以及副主任苟坪在多个公开场合发表的针对央企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的讲话,引起业内外对央企电动化转型的关注。
概括地来看,他们指出,企业布局新能源汽车在一开始投入会比较大,不应考核其当期利润,应出台政策破除相关障碍,转向考核央企的技术、市占率以及未来发展。并且提醒,需要正视央企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应加大资源投入、加快转型步伐。与此同时,要大胆探索推动央企新能源汽车“搞上去”的政策与举措,要加快创新、“放开手脚”促转型。
张玉卓以及苟坪所指的汽车央企包括中国一汽、东风集团以及长安汽车。在国务院国资委有意推动央企新能源汽车业务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一汽有着加速新能源汽车布局的强烈愿望。
实际上,从2023年起,中国一汽即作出战略决策:将坚定推进“All in”新能源战略,全方面向新能源汽车奋进转型。坚决做到“两个全部,一个停止”,即未来技术创新投入全部用于新能源智能汽车,新增产能全部用于新能源汽车,停止传统燃油车技术和产能的新增投入。
在中国一汽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业务中,红旗扮演着重要角色。今年4月18日,邱现东发布阩旗技术“SIGHT(洞见)531”发展战略,并发布红旗品牌纯电、混动、智能三大技术平台。在2024北京国际车展上,红旗新能源多款基于“红旗·天工”纯电平台和“红旗·九章”智能平台打造的全新纯电产品首发亮相,使其产品阵容进一步丰富。
按照此前的规划,到2028年,红旗品牌将累计推出11款纯电动车型和11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实现从A级到D级轿车、SUV、MPV等细分市场的全覆盖。
当前,汽车行业竞争激烈,中央汽车企业与头部新能源车企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作为中央汽车企业,中国一汽向新能源转型升级需要按下“加速键”。
当前,中国一汽正在加快“高、精、尖、特”前沿技术研发。以“All in”新能源战略为指引,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整车集成等领域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以新能源领域为例,截至目前,中国一汽已累计突破353项关键核心技术。红旗最新发布的红旗EH7车型搭载了中国一汽最新研发的超高速高效电驱系统,转速高达22500转/分钟、系统最高效率达96%,在已量产车型中位列行业第一。
“面向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中国一汽坚决走好新时代汽车产业的必由之路,坚定实施新能源发展战略,全面加速推进新能源的产业布局。规划到2025年,集团公司的整车销量将突破400万辆,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00万辆。”王国强近日表示。
编辑:张硕 审核:童海华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