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老街“逆生长”,年轻人打卡老一辈的回忆

现代快报讯(记者 李子璇)“过东门大街,清江唯一之闹市也,四乡打年货者围之数重,密不通风。”提到淮安东大街,文学史家张煦侯在《淮阴风土记》中记载的昔日繁荣景象历历在目。谈到城市的老街,你会想起什么?是古色古香的一砖一瓦,是推着三轮车的红糖粥奶奶,还是老式剃头匠手上的推刀……近日,东大街改造后,老街实现“逆生长”,这些街坊邻居、新旧建筑一同讲述着“最忆1980”的故事,吸引了不少年轻人来到这里打卡。
图片
 △ 东大街
明代,东大街至西大街的草市口称为“工部前街”,清代又被称为“里河南岸大街”,后来又被称作东大街。如今,在翻新设施的基础上,东大街主打怀旧风格,以“最忆1980”为主题,重现东大街在20世纪80年代的繁荣盛景。
“以前一到逢年过节的时候,拖家带口就来东大街买衣服购年货,挤不动的人。”胡女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自己在东大街做了几十年的生意,虽然现在人气大不如从前,但是她对这个地方有感情,她也始终相信,人们不会忘了这里。
这条充满了生活味和归属感的老街,道路总长约602米,沿街商铺200余家,附近有东大商汇、城中花苑等8个住宅小区,承载了淮安人的记忆。这里还保留着一些老东大街的慢悠悠与老旧的模样,仿佛是条逆向的时光通道,能经由它走进20世纪80年代的淮安。“给我小孙子来碗红糖粥啊。”去往东大街的人似乎都要来碗红糖粥,这一锅熬了40年的粥,时间越久越香甜,越让人舍不得。东大街改造后,奶奶不用每天推着三轮车,打着伞出摊了,在“最忆东大街”打卡地,红糖粥“住进”了房子里。
图片
 △ 夜晚的东大街  清轩 摄
作为以商贸和居住为主体的中心城区老街区,这里是淮安市民逛街购物的必选之地,曾经的老房老院子、小街小巷子、沿街一溜儿小铺子,就是东大街的生动写照。老一辈人的约会见面少不了东大街,他们来到这里看电影、看戏剧、打球、溜冰,关于年轻的回忆都在这里了。
现如今,不少市民惊喜地发现,东大街旧貌换新颜,新铺设的地面干净整洁,人行道和快车道分明,宽敞平坦。路灯下红色的灯笼古色古香,一系列景观小品和陆续出新的店招店牌也是分外别致,还有随处可见的复古元素,二八大杠、老式电视机、绿皮火车,还吸引了轻餐、咖啡、甜品、古装等众多特色小店,以及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潮流业态聚集,让老街的烟火气更加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