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员都是听障人士,这家“无声”面包店排起长队

5月23日上午10点多,位于江苏启东的烟囱面包店门前已经早早排起了队伍。擀面、烤面包、涂馅料……操作间里忙碌而安静。这家“无声”面包店里,店主和员工都是重度听障人士,顾客们已经习惯用手势比画与他们交流,店内流淌着温馨和谐的氛围。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店主为了给听障人士提供工作岗位,才选择开了这家店。如今他已经在筹备开分店,给更多听障人士带来工作机会。
学手艺回家乡开店,店长店员都是听障人士
今年50岁的钱辉,以前在某公司上班,也开过烧烤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延安接触到了烟囱面包,有了开一家“无声”面包店的念头。“我也是听障人士,知道大家谋生不容易,就想开一家只招听障人士的店铺,让他们有一技之长,获得稳定的收入来源。”钱辉通过手语翻译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从事过餐饮业的他,学习手艺的速度很快,没几天就能独立操作了。
图片
△  钱辉
购置设备、租房、装修……他拿出了25万元积蓄,在启东市区租下了一间50平方米左右的店面,开起了面包店。在听障人士的网络交流群里,他很快招募到了符合要求的员工,手把手地教他们制作面包的技术。其中,51岁的郭海卫是他之前就很熟悉的朋友,钱辉在延安学技术时也把她带上了,如今已经成为店里的一把好手。
图片
 △ 面包店员工正在工作中
郭海卫告诉记者,她之前在当地一家工厂里上班,每个月工资不到两千元,有时还要加班,收入比较低,工作任务重。来到钱辉开的面包店后,每个月收入达到了4500元。店员们都是听障人士,彼此能理解,互相能帮忙,店里的氛围非常好。在这里工作之后,她脸上一直带着笑容,对眼下的生活非常满足。如今,这家店里已经有7名员工,团结互助的氛围和员工们的支持,也成为钱辉坚持把店开下去的动力。
“无声”面包店将开分店,提供更多工作岗位
这家店没有与顾客交流的收银员,出餐的窗口上方贴着收款二维码,玻璃上用醒目的红字标注出了不同口味的面包和价位。奶香原味的9.9元,还有榴莲、蓝莓等7种口味,都是15.8元。旁边还张贴了一张提醒顾客的纸张,告诉大家这是“无声”店铺,顾客可以用手指指点所需的面包口味来点单。对于用时比较长的奶油夹心口味,店里还用文字解释了原因,以免顾客产生误会。
 △ 店内张贴了提醒顾客的纸张
虽然没有花哨的门头、精致的点餐单,但这家面包店从开张到现在,人气持续上涨。“我上次路过的时候看到有人排队,出于好奇想来尝尝,进来后才知道这家店比较特别。”顾客袁女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买了面包回家后,家里人都挺爱吃的。老人爱吃奶油夹心口味的,她这次特地又来买了两个。
图片
 △ 顾客和面包店员工比画交流
有不少顾客是在网上看到这家店的情况后特地过来的。“我之前在抖音上看到了,就在网上下了单。本来想的是支持一下这家店,觉得挺不容易的,买了之后感觉挺好吃的,就来回购了。”顾客龚女士说。因为店里没有接待顾客的收银员,顾客之间会彼此交流,互相分享和推荐吃过的不同口味的面包。从店员手里接过面包时,有顾客会使用简单的手语与他们交流。
图片
 △ 正在烤制的烟囱面包
暖心的是,钱辉也经常送面包给需要帮助的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名有智力障碍的男子在店里徘徊,他的妻子打包了面包,塞到对方手里。这样的画面,在店里不时会上演。“遇到这样的情况,都是免费送给他们。我能做的不多,起码让他们进店里能吃饱。”钱辉比画着手语介绍,目前店里经营情况不错,他们已经计划开分店,为更多的听障人士提供工作岗位。
图片
△ 启东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薛峰为面包店送上了“启东市残疾人就业示范点”的牌子   通讯员供图
4月,启东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薛峰为面包店送上了“启东市残疾人就业示范点”的牌子。“一直以来,启东市残联积极鼓励残疾人就业创业。得知钱辉等听障人士创办烟囱面包店的时候,我们启东市残联会同相关部门,为他办理营业执照、卫生许可等证照提供便利,为他们创业开辟了绿色通道。”启东市残联宣传科科长樊泽伟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下半年,市残联还将把有意愿加入的残疾人纳入烟囱面包的培训计划,不断充实技术人员队伍,为后期开办分店奠定基础。
通讯员 樊泽伟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严君臣 花宇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