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规模枪击案件猖獗,美媒反思:应该允许孩子玩玩具枪吗?

美国《华盛顿邮报》2024年5月21日文章,原题:孩子们可以摆弄玩具枪么? “应该允许孩子玩玩具枪么?”从事幼儿教育和咨询工作30年的克里斯汀·诺特森说,家长们越来越担心这个问题了,毕竟孩子们总是被玩具枪吸引,又一直沉迷于模拟射击游戏中。
“家长们每天都会听说枪支暴力事件,当然会紧张。我们不想自己的孩子成为受害者,更不想孩子成为施暴者。”她表示,看到孩子摆弄玩具枪时,或者假装射击时,“心里自然会紧张起来。”
一个观察窗口
在美国,大规模枪击案件异常猖獗、学校常常进行封锁演习、枪支是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形势显得尤为复杂。但部分教育工作者和游戏治疗专家也指出,在孩子们眼中,这个问题其实要简单的多。
著名幼儿教育家查兹·刘易斯在真正接触并深入了解孩子们前,曾坚定地反对孩子们假装玩枪。但这些年来,刘易斯发现许多游戏治疗专家和老师对这件事有着不同的看法。
如今,刘易斯将这个话题视为观察孩子行为的窗口,以及强化其意识、认同和边界等认识的机遇。父母很难用孩子的视角看问题,孩子们不会想到枪支的社会或政治背景,他们对枪支的恐怖还没有概念。没有研究表明,假装玩枪同未来的暴力之间存在必然联系。
为了帮助家长们跳出思维怪圈,诺特森组织了一场游戏。她把抽纸、尺子、网球拍等东西一股脑扔在了地上。“选择你的武器,我们来模拟一场枪战。”家长们一直玩了十分钟,笑着互相追赶,假装互相射击。
安全教育与玩具枪冲突吗?
“家长们都很投入,但后面的谈话更有意义。”他们没有感到愤怒,而是感觉彼此更熟悉了,也明白了为什么孩子爱玩这种游戏。
走出恐惧,从孩子们的视角看待问题,这让父母们感悟颇多。但这种方法不适用于所有人,尤其是那些经历过枪支事件创伤的家庭。
曾被人持枪恐吓的菲力塔斯不想孩子重蹈覆辙,哪怕是给孩子买个泡泡机也要挑个不像枪的,她总是会想到那个在2014年被克利夫兰警察杀害,拿着玩具枪的12岁黑人男孩。
而对于枪支到处可见的佐治亚州东南部,想要让孩子接触不到枪支更是几乎不可能。
枪支管理组织专家香浓·弗洛里斯指出,让孩子们谨慎对待枪支,这与允许孩子们玩玩具枪并不冲突。他们夫妻都是狩猎的狂热爱好者,会带着11岁的女儿狩猎白尾鹿,8岁的儿子也对Nerf玩具枪十分痴迷。
交流还是限制?
尽管孩子们会频繁接触枪支,但他们仍然了解枪支暴力的危险性。几周前,当传出有同学要带枪去上学的消息时,他们很害怕,不想去学校。打猎时他们已经见识了枪支的威力,母亲所从事的枪支安全立法工作也是家里常常讨论的话题。
弗洛里斯相信,这种交流要比限制孩子的行动重要。“我们是持枪家庭,但我们知道枪支暴力的危害性,这并不矛盾。”
刘易斯同样认为,这个问题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但他希望家长们思考一个问题:“你做决定时,到底是出于恐惧,还是出于充分的了解?是出于对枪支暴力的了解,还是也明白该如何帮助孩子成长?”
家长要知道,孩子是没有什么权力可言的。“我们不断向他们灌输要在哪里、何时、做些什么,控制着他们人生的方方面面。”他谈到,孩子长大后,可以通过玩耍更好地理解权力的结构,“他们可以像恐龙和狮子一样大喊大叫,做出超人的手势,又或是假装拿出枪,‘砰砰砰’,这些行为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区别。”
禁止玩枪本质还是权力的问题,父母们无力改变社会现状,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劝慰自己。“就像在宣布:‘我改变不了已有的枪支文化,但我能够掌控孩子的行为和娱乐。’”刘易斯称,“我们将自己的创伤投射到孩子的身上,他们所感受的世界是我们亲手搭建的。”(作者凯特琳·吉布森斯,华泽勋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