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已准备好“和人工智能共存”

    人工智能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改变着一切。大约18个月前,美国科技公司OpenAI推出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短短几个月就累积了1亿用户。虽然人们常常陷入科技泡沫,但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未来似乎非常笃定。ChatGPT横空出世后,不少人开始把世界划分为“ChatGPT之前”和“ChatGPT之后”两个世界。
    人们对人工智能的热衷并非昙花一现。随着人工智能产品不断迭代升级,人们越来越多地感受到其魅力。5月上旬,OpenAI宣布推出新模型GPT-4o,它可以与使用者展开语音对话、识别图像、实时翻译……一些人为此感到震惊:相比此前的版本,GPT-4o似乎“更像人了”。
    根据OpenAI的说法,GPT-4o是能够“实时跨音频、视觉和文本进行推理”的人工智能模型,它的陪伴将成为人类生活的常见场景。它不仅表现出令人惊叹的智慧和耐心,还会对“冷笑话”作出回应。它的笑声打破了“人工智能不可能理解复杂的人类情感”的断言。
    如果说,过去还有人不想成为人工智能革命的一部分,或者没有意识到与聊天机器人互动的必要性,那么,在新模型面前,他们可能要改变主意了。GPT-4o的出现似乎让科幻小说里的情节更接近“科学事实”。正如OpenAI描绘的那样,我们几十年来一直幻想的那种始终在线、随时提供帮助、有着人类情感的机器人管家,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近。
图片
今年1月,ChatGPT推出“数字人”版AI助手WeHead,它可以基于文本为人工智能生成表情和声音。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网络流量分析机构Similarweb的数据显示,GPT-4o发布后,ChatGPT网站的访问量再创新高,5月的单日访问量达8350万次。对OpenAI来说,这是个好消息。该公司估值已超过800亿美元,获得了微软等公司的投资。GPT-4o发布后,OpenAI首席执行官山姆·阿尔特曼骄傲地在X(原推特)上表示,GPT-4o“让我感觉像变魔术一样”。
    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其他公司来说,这也是个好消息。他们正在利用这项技术的无限可能,将其融入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在,微软旗下的Word和PowerPoint中都包含了人工智能生成工具。社交媒体平台脸书和Instagram的母公司Meta在应用程序中加入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助手。
    随着人工智能的“易用性”不断提高,大众对它的好感度和依赖度正在上升。世界经济论坛和美国哈里斯民调机构4月的联合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受访者认为,人工智能带来的潜在好处大于风险;54%的Z世代和58%的千禧一代受访者表示,他们愿意用人工智能完成日常任务;约75%的Z世代和千禧一代受访者表示,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可以帮助他们减轻负担,让他们能够“把时间投入其他事情”。
    人工智能的倡导者相信,职场中最年轻的一代最有可能在工作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美国求职平台Handshake的趋势报告发现,该国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大多熟悉ChatGPT和DALL-E等人工智能工具;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50%的人准备学习新技能,“许多人对这项技术的迷恋多于担忧”。
    去年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纳奥米·戴维斯告诉美国《华盛顿邮报》,她对人工智能感到非常兴奋:“我每周都会使用它,至少会玩一玩。”
    年轻人乐于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共存。它已被整合到电子邮件、图片编辑器等工具中,成为许多人必不可少的帮手。包括人工智能创造者在内的一些行业领导者警告说,这种技术“可能接管人类”,但成千上万的Z世代仍热衷于投身其中,一些学校也鼓励学生探索这种技术。
    搜索引擎谷歌推出数字设备时,年龄最大的Z世代只有1岁左右。可以说,这代人从孩提时就开始接触数字设备和服务。“许多学生从小就通过文本和社交媒体进行数字交流……他们日复一日地使用这些技术,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商业与经济学院管理学教授肖恩·皮克勒说。
    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2年,Z世代在该国劳动力中的占比超过13%。随着年轻群体逐渐步入职场,人工智能技能被带到工作中。大多数Z世代会利用ChatGPT帮助撰写求职信、编辑论文、提出或澄清想法、检查代码,甚至处理财务问题。一些大学将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课程的一部分,而不是给它贴上“作弊”“禁用”的标签。
图片
2023年2月1日,瑞士日内瓦,高中教师参加关于ChatGPT的教学研讨会。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凯尔·詹森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坦佩校区教授写作,他说,ChatGPT首次亮相前,他就在探索生成式人工智能了。“我认为这是培养人工智能素养的机会。”他说,“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思考应用人工智能的不同方式,以及它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詹森的这门课程有14名学生参加,历时16周,内容涉及人工智能的历史。学生们可以在课程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然后讨论其利弊。
    22岁的学生西梅娜·巴斯克斯·布埃诺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编辑了一些文章。人工智能有时会误解长句子,这让她意识到,自己应该在哪些地方说得更清楚、更简洁。西班牙语是她的母语,人工智能纠正了她使用英语的时态错误,还提醒她注意自己的优势。“它帮我更好地了解自己,帮助我了解,作为一名作者,我应该保持哪些特点。”布埃诺说。
    有些时候,人工智能更像是Z世代的资源库。明年将从密歇根大学毕业的商科和戏剧专业学生科尔特斯·希尔说,他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理解复杂的投资概念,搜索可以用于论文的资料。“人工智能正在融入我们的世界,这很可怕,但我愿意接受。”
    一些Z世代担心在未来的工作中被人工智能取代,但伊迪丝·隆托普不这么想。隆托普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她希望将来与人工智能并肩工作。“编码工作可以交给生成模型完成,但软件开发人员的创造性过程可能不会交给人工智能。我们不会盲目地编码……创造的意义在于,你能为推动科学发展做些什么。”
    戴维斯去年8月加入了谷歌公司,她认为,技术的好坏取决于驱动技术的人:人工智能可以用来帮助激发想法,充实和理清思路,但人们不应对它有不合理的期待。有一次,她让聊天机器人写代码,结果并不理想。“在那之后,我冷静下来。我意识到,你还是得花心思,才能让它看起来像样。”
    人工智能的爆炸式发展改变了一些年轻人的人生道路。从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专业毕业后,罗娜·王拒绝了一份她认为可能被自动化替代的技术工作,选择攻读编程硕士学位。“这绝对是为了保持优势……我们要寻找并掌握那些需要判断力或研究的工作和技能。”
图片
5月14日,波兰华沙,一名用户在iPhone上使用新版ChatGPT软件。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年轻一代对人工智能的兴奋伴随着担忧。一些人认为,人工智能可能传播错误信息、使人懒于学习,还可能提高工作门槛,成为雇主削减成本的一种方式。英国《卫报》专栏作家克里斯·斯托克·沃克认为,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快速完成任务,减少工作中的摩擦,但是,“我们需要记住这一点:人工智能不是无懈可击的。它带有偏见,反映了制造者的利益。人们大可尽情尝试ChatGPT,和它进行语音、视频互动,但请记住它的局限性……它是人工的,不管它如何假装自己不是。”
    密歇根大学表演专业毕业生安德鲁·奥特切尔说,好莱坞编剧罢工让他感到矛盾。他看到了将人工智能用于角色开发的价值,也担心影视公司今后会压缩对制作或创意写作的投资。“我真的很担心,我们可能养成过于依赖人工智能的习惯。这很可怕,毕竟创造力是我们最强大的资产之一。”
    微软软件工程师马沙尔·伊姆蒂亚兹相信,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担忧不会永远存在。她认为自己适应得很好:“这是一种会被用得越来越多的东西……它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不管你喜不喜欢,它都在这里。”密歇根大学艺术学院毕业生诺兰·埃勒斯说,“你最好现在就学会如何使用它,紧张地回避它没有什么好处。”
来源:青年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