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楫笃行 “新”力致远——羊城晚报聚焦新质生产力助推广东高质量发展特别策划

图片
谋“新”重“质”,久久为功。广州“造”火箭再叩苍穹,“力箭一号”已累计发射37颗卫星;粤产空中“无人的士”拿下全球首张生产许可证,在城市上空飞行即将成为现实……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不仅是对广东未来发展的规划,更是对这片土地上每一位创新者的鼓舞。
在这里,新质生产力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在这里,“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加速转型升级,一股“向新力”在岭南大地不断凝聚;在这里,岭南文化名片——羊城晚报用笔触、镜头捕捉新质生产力的每一次脉动,共同为构建新质生产力贡献广东力量。
向“新”而行,广东有担当
今年2月18日召开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广东向“新”而行的号角。对广东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规律主动抢抓发展机遇的重要部署。
2023年,广东成为全国首个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万亿元的省份,经济总量连续35年保持全国首位。在世界经济乏力的大背景下,广东更要向着产业科技高峰全力攀登,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硬实力”。
以“新”提质,广东有底气
在广东,以“珠江水、广东粮、岭南衣、粤家电”为代表的传统产业是老家底、基本盘;以生物医药、新能源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是增长点、增长极;以低空经济、类脑智能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是新风口、新赛道。
只需要用对布机器人对着样布扫描一下,最快只需2分钟,就可以找到想要的布。广州致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建立起面料信息数据库,“岭南衣”刮起了“数字风”;
在新型储能产业赛道上,广东同样一马当先。今年年初,粤港澳大湾区上线“巨型充电宝”——佛山宝塘新型储能电站建成投运,可满足20万户居民用电需求;
不久前,“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发布了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在新能源车厂的首次实训视频,人形机器人进入商业化的初级阶段……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广东“三线并进”,以“新”促“质”,凝聚产业的跃升动力。
问鼎“新”势,广东有动力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引擎。广东已打造粤港澳大湾区5G、集成电路、纳米、生物四大产业创新高地,成功创建生物制造等3家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数量居全国前列。广东还积极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
产业向上,广东向“新”。接下来,广东将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主线,深入实施制造业当家“五大提升专项行动”,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为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注入强劲动力。
羊城晚报记者 陈泽云 孙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