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权谋解析:赖御史殒命谁该担责?生动群像上演官场现形记

火热开播的《庆余年2》,正在引发热烈追剧和讨论。
从范闲的故事中,有人看见爱情,有人看见责任,有人看见理想,也有人看见权谋。
在刚刚上线的第十五集,出现了《庆余年》第二季最精彩的权谋段落。
图片
因为直言进谏,赖御史惨遭廷杖毙命,朝中众人,或明哲保身,或当庭抗辩,生动上演了庆国版本的“官场现形记”,其中的权谋智慧和职场生存法则,倒也非常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A. 御书房论辩过程梳理
庆帝召集百官,齐聚于御书房之中,再次展开朝堂激辩。
导火索是抱月楼外棒杀歌伎的恶行。邓子越将三个凶犯悉数抓捕回来,(其实是故意落网),三人一口咬定是范闲指使;
图片
范闲光明磊落,毫无挂碍地将嫌犯交与京都府,之后又转送刑部。过程中范闲自然有所考量,海棠朵朵击晕范无救,被邓子越安排到杀死凶犯的街衢现场。
范无救是二皇子的门下,自然就是为了将线索引到二皇子身上。
图片
当庭之上,几番交锋,二皇子承认错误,却也将矛头对准范麒麟抱月楼的逼良为娼。
庆帝和稀泥,一边将二皇子禁足半年;一边让范建父子扣罚半年俸禄。
图片
图片
眼看着这纠纷算是平息。谁知道杀出个“咬卵犟”赖御史,彻底把事态闹大了。
他步步紧逼,死咬不放。参奏二皇子,参奏范闲父子,参奏陈萍萍,参奏整个鉴查院,参奏文武百官,直到参奏庆帝。
图片
如何看待整个过程,以及最终被庆帝安排廷杖至死,成为检验观众权谋智慧的教材试卷。
二皇子罪状,是与长公主勾结外国走私,参与群官贪腐,以及雇凶杀人;
范建罪状,是家风不严,纵容儿子麒麟开设青楼,并逼良为娼、横行无忌;
陈萍萍罪状,是富可敌国,且当众炫富,难免有腐败嫌疑;
鉴查院罪状,是尸位素餐,敷衍推诿,导致贪腐横行,官风不正;
最终上升到庆帝罪状,是有眼无珠,被奸臣蒙蔽,纵容陈萍萍,纵容鉴查院,导致法纪不彰,歪风邪气,甚至治国无道。
图片
普通思维:看到当众参奏庆帝,直言进谏,要皇帝改邪归正,这已经是在动摇皇权根基,基本离自杀不远了。
即便如比干、魏征,也基本是在私人场合来劝诫帝王,而且像纪晓岚等,还要用上历史典故、精妙比喻,尽量把话说得婉转温柔些,以便于帝王容易接受,顾虑到自身形象,也就不追究了。
图片
但是赖御史实在是有些上头了,为了一个“青史留名”的虚荣,完全忘记了自身安危和表达艺术,最终丢掉了自己的老命。
略有权谋智慧:在看到质疑陈萍萍和鉴查院的时候,已经预感到赖御史的惨烈下场。因为陈萍萍是庆帝的毛根兄弟,鉴查院也是庆帝专门提点,独立于六部之外,完全行使监督巡视工作的最高部门,岂是你一个书呆子随意质疑和批驳的?
图片
而且念在赖御史的功绩显赫,庆帝屡屡退让,一直放任御史大放厥词,也耐着性子一一作出处理或回应。哪知道这并没有平复赖御史的情绪,反而越发鼓动了他追求历史声名的虚荣心。
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而陈萍萍本人,则是权谋智慧的最高级代表者。他从开始御书房辩论开始,便已经预判到赖御史的悲剧。
原因是赖御史主动找到范闲,请求与鉴查院携手合作,追查二皇子的罪行,并且穷追不舍,不惜与所有人为敌。
图片
B. 归纳赖御史的死因,他已经触动了庆帝的三项禁忌。
首先是找鉴查院和范闲合作。
这是庆帝亲自设置的最高监督部门,任何人都不该主动掺和,去接近,去试探,去寻求什么合作,但凡有人如此行动,必然被庆帝认为是另有企图。
图片
其次是鼓动皇子党争。
二皇子、范闲和太子本身关系微妙,明争暗斗又相互依存,这种皇族的家务事,普通官员根本不该去随意掺和。可是赖御史这里参一本,那里骂几句,完全是把庆帝架在火上烤。不处罚不对,处罚狠了又心疼。更重要的是,如果将这些皇子国戚都治罪,那同样直接指向庆帝自己的家风问题。
图片
看到自己的孩子们杀人斗殴、争斗对抗,哪个父亲不痛心疾首?
赖御史太过于追求青史留名的虚荣,已经全然忘记基本的伦理与人性。
第三是皇权根基。
可以批评个人,可以揪出害群之马,但是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文武百官,甚至连庆帝本人都被批评为有眼无珠,昏庸无能。如果承认了这样的评价,那皇权还如何保持其权威性?庆帝还如何治理天下?
图片
这样触动皇权根基的言行,赖御史都直接当众出口,可见他已经血涌上头,完全失去理智。除了被赐死结束生命,已经没有任何人类能够阻止他,而他本人在那一刻,已经快要飞到天上去了。
C. 众人表现解析
除了赖御史之死,其他众人的表现也非常值得品读和寻味。
陈萍萍、范建、林宰相、秦业将军,都是熟谙官场的“老狐狸”,整个过程中气定神闲,表情管理已臻化境,只有细微的侧视、挑眉、抿唇等动作。
图片
即便是出面发言,也往往正反对照,滴水不漏;
图片
比如最后被叫出来表态,值得学习的有林宰相。
他先设置前提“大家都对”,接着吹捧了庆帝几句,然后判定赖御史“当罚”,但如何处罚又该由“陛下定夺”,似乎说了又等于没说,关键的问题像皮球一样踢回给庆帝。
相比起二皇子的阴鸷内敛,太子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前面基本不表态,还因为他信奉“合格的太子就是视而不见”,加上庆帝和俞皇后的指导,他一直安然端坐。
但是见到庆帝被批,百官激愤,太子觉得该表现一下了。
图片
他用力掐大腿,挤出几滴眼泪,然后哭嚎着引起众人关注。他哭嚎的内容则是父皇明明殚精竭虑、天下太平,却被人责骂为昏庸无能。一方面表态反对赖御史,另一方面表达对父皇的忠诚,简直是一段精彩智慧的朝堂表演。
图片
负责搞笑的辛其物也有样学样,跟着太子跑出来哭嚎,只是人微言轻,除了烘托氛围,没起到太大作用。
图片
而身为主角的范闲,则一方面具备理性敏锐的权谋思维,同时也有着心怀良知、追求正义的理想情怀。
所以他一开始仗义执言,举报陈萍萍,举报二皇子,秉持着公平正义的原则,背后则是庆帝给的底气。
但是,眼见得场面失控,赖御史冲动上头,已经触犯众怒,引火上身。范闲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全力为御史争取生存机会。
图片
图片
之后更是冲向廷杖现场,为御史之死深感悲痛和失落。
这是融合了理想主义与人性光辉的高光品格,它只属于主角范闲一个人独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