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德立交“老大难”堵点通行有调整?过路司机点赞:再也不用拼技术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盛锐
上塘高架和德胜快速路是杭州建成最早的两条高架快速路,更已经成为跨城区出行的主干道。
随着城市发展、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20年前的道路设计有些不太适应当下的通行需求,拥堵、缓行随之出现。
尤其作为两条快速路交汇处的上德立交。
“这里有直行去湖墅南路的,有从德胜下来的,还有和我一样从上塘汇过来的,挤在一块。”家住祥符的周先生每天下班都要从上塘转到德胜,在他看来,这个匝道15分钟通过都算快的。
周先生说,因为之前上德立交二层东向西右侧车道只允许走湖墅南路,而不少车辆需要往文一路隧道方向,所以存在“不守规矩”加塞的车辆导致左侧车道拥堵堵车,后面不耐烦的车主也会选择去加塞,恶性循环,一下子两条道都慢了。
有一次,周先生还亲眼看着有车变道时,左侧车辆不让,结果发生了事故,“真的是各凭本事地把路堵了。”
不过,最近周先生感觉上德立交变得顺畅了不少,“好像现在左右两条道都能走了,还有交替通行的红绿灯,这几天走起来没有打结的感觉了。”
近日,潮新闻记者从杭州交警获悉,上德立交西侧匝道的交通通行方案有了变化。
图片
上德立交 盛锐/摄
交替通行、标线后移……
记者实测:通行效率提升不少
5月23日上午,潮新闻记者也来到了上德立交实际体验。
10点半,德胜快速路和上塘高架依旧繁忙,不过相较于早晚高峰,车速快了不少,基本都能保持在40~50km/h。
上德立交一共三层,一层为上塘路、德胜路等地面道路,二层为上塘高架以及匝道,三层为德胜快速路,交织点比较多。
湖墅南路下匝道位于上德立交的西侧,共有2个车道,左侧车道与德胜主线相连,两个车道都可以前往湖墅南路。
图片
实线变虚线,部分指示牌调整 盛锐/摄
在现场记者看到,汇入湖墅南路匝道的一共有4股车流,其中东往西三条车道、上塘(大关方向)汇入一条车道,最终汇成两条车道。
目前,匝道内两车道间的白色实线,已经调整为虚线。不过在湖墅南路下匝道前仍保留了约50米的锥形桶,用于防止驶出德胜快速路的车辆连续变道。
相较于过去,现在的匝道车道停止线向后退了1~2个车身位,匝道红绿灯同步后调,原有的禁止变道的指示牌已经拆除。
图片
左右双车道信号灯交替通行 盛锐/摄
原来从上塘(大关方向)汇入的车辆需要在口子上就要变道到左侧车道,留有的空间只有2~3个车身位,对于一些路况不熟或者车技不太好的司机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停滞时间过长会影响右侧道路的通行效率。
而现在,此方向的车辆可以直接经由右侧车道,在绿灯示意下,直接变道进入德胜快速路,等于提供了近50米的空间给这部分车辆变道,减少了对车技的考验。
观察近十分钟,记者注意到两条车道在红绿灯交替的作用下,依次通过匝道口,很少会有打结或者停滞,偶有一两位对交通通行方案调整不了解的司机,依旧选择变道,但因为滞留的车辆不多,对道路通行影响相对较少。
图片
交通调整示意图 盛锐/制图
变堵为疏,精细调整
试行一月:事故下降超80%
“以前的交通管理措施,主要还是以堵为主。”杭州公安交警绕城公路大队城北中队中队长张吉明表示,为了保证匝道交通的正常运行,每天早晚高峰都会安排两名警力负责对车流疏导,同时采用放置锥形桶的硬隔离,“最长的时候放置了得有200多米,但效果还是一般。”
为了有效解决事故较多、驾驶员行车体验差的问题,城北中队专门成立了绕城高架道路微小区域阻梗破解小组,对上德立交进行了全面的调研和改造。
“我们发现,这个路段主要问题在于行车秩序。”张吉明介绍,经由上塘高架北向西转德胜高架匝道、前往文一西路隧道车辆的变道难,以及德胜主线驶出的车辆和立交二层驶入车辆的剪刀叉冲突,导致了驾驶员需要拼技术,在加大执法力度的前提下,违规变道、加塞的情况依旧明显,一不小心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这一次我们转变了思路,由堵转疏”。
在现场,张吉明和记者讲解了本次交通调整的措施,主要包括:出湖墅下口左侧车道停止线后移、双侧信号灯后移、右侧车道与立交北向西匝道设置交替合流区、上德立交二层出口处90米实线调整为虚线及配套的精简完善标志标牌、信号灯“AB”左右交替放行等。
“原来右侧主要提供给直接下湖墅南路的车辆,相对车流较小,这次调整之后充分释放了道路资源。”张吉明表示,通过系列交通措施的出台,驾驶员不再需要拼技术,左右车道均可以选择变道进入德胜主线或者直行下湖墅南路。同时,信号灯根据车流实际进行调控,“在消除了驾驶员驾驶焦虑的同时,也提升通行效率。”
从4月10日试运行以来,一个多月来上德立交西口的交通事故量由原来的月均40起,下降至7起,下降率超80%,可以说收效明显。
在走访中,很多车主都有和周先生一样的感受,“现在经过这条路没有以前那么焦虑了,也不怕变不过去道了,驾驶体验感好了很多。”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