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赖名成惨死,二皇子大婚,才懂林若甫为何不得善终

南庆朝堂上,难得有赖名成这样的清官。
赖名成刚正不阿,直言进谏,却被庆帝杖毙。
赖名成一心为了南庆,为何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
其实看懂了赖名成必死的原因,也就懂了林若甫为何不得善终。
图片
赖名成触碰到了庆帝的逆鳞
赖名成一口气,参了三个对象。
分别是:范家,二皇子,鉴查院。
这些全都是庆帝的人。
既有皇子,重臣,又有代表皇权的机构。
赖名成一上来就损害了庆帝的利益,庆帝的脸色怎会好看?
图片
庆帝当然知道二皇子有问题,但眼下朝局不稳,庆帝还需要提拔二皇子,以此制衡太子的势力。
二皇子走私的事,庆帝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范家同样是如此。
范闲是将来执掌内库和鉴查院的重臣,一颗好苗子,庆帝要把范闲用在刀刃上。
也就是说,二皇子和范闲,现在都动不了。
图片
赖名成誓死进谏要严惩范家和二皇子,尤其是在提到范思辙私开青楼之事,赖名成当堂痛骂:
“要是人人都肆意妄为,官为私用,沆瀣一气,那我大庆朝堂的脸面何在?
范建身为生父,范闲身为长兄,范家父子皆应担责!”
赖名成一句话狠狠打了庆帝的脸。
赖名成心直口快,而在别有用心的人听起来,赖名成是在指桑骂槐。
二皇子贪污勾结外敌,庆帝身为生父,同样失责。
就凭这一点,庆帝就绝对不可能,当众承认二皇子的罪行。
图片
赖名成让庆帝下不来台,丢了面子,这还不至于死罪,更致命的事,赖名成曾经找过范闲。
鉴查院是独立于六部之外的,相当于庆帝的皇家卫队。
鉴查院绝对不可以和其他部门勾结。
赖名成私下见范闲,范闲还提供资料,这才是赖名成必死的原因。
说到底,赖名成之死的根源,是吃人的封建制度。
图片
庆帝杖毙赖名成,专门让范闲去监刑,一是为了敲打范闲,让范闲恪守本分;二是为了孤立范闲。
赖名成所在的都查院的人,从此都会恨上范闲。
这就避免了,鉴查院和都查院的来往。
将局势看得明明白白的,有两个人,那就是陈萍萍和林若甫。
图片
林若甫明哲保身的智慧
林若甫早就看出了庆帝心机深沉,伴君如伴虎。
林若甫为了自保,在二皇子和太子的斗争中,从没有站过队。
林若甫一直保持着中立的态度。
就连李云睿,林若甫在看出她的疯魔后,也和她断了关系。
图片
林若甫能够成为南庆的宰相,的确是有一定的手段的。
林若甫最大的杀手锏,是他了解庆帝,懂得如何去迎合庆帝。
赖名成忤逆庆帝,庆帝问林若甫怎么处理,林若甫当场答道:
“赖名成犯下大错,罪无可恕,可是陛下仁德,天下皆知。
该杀该罚都合情理,该放该用,全凭圣恩。”
林若甫这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既给了庆帝台阶下,又委婉替赖名成求了情。
两边都不得罪。
堪称南庆最强端水大师。
图片
但庆帝没打算放过赖名成。
庆帝要“奖励”赖名成,庆帝问林若甫,御史最想要什么。
林若甫当场明白了庆帝的意思,他答道:
“御史直言谏君,唯求青史留名。”
林若甫这句话,给了庆帝杖杀赖名成的理由。
林若甫的推波助澜,看似直接导致了赖名成的悲剧,而实际上,有没有林若甫,赖名成都非死不可。
图片
二皇子和叶灵儿大婚
赖名成死了,二皇子李承泽的危机并没有消除。
李承泽被庆帝禁足,心里已经慌了。
李承泽为了扭转局面,特意把未婚妻叶灵儿叫到了家里谈心。
李承泽向叶灵儿吐露心声,甚至不惜讲述自己不幸福的家庭,博得了叶灵儿的怜悯。
叶灵儿还不知道,李承泽狠狠利用了她。
图片
李承泽和叶灵儿的婚事,是庆帝赐的。
李承泽知道皇命不可违,反抗不了,只能接受。
李承泽正好可以利用这段婚姻,向庆帝服软。
图片
李承泽请叶灵儿帮忙,和叶家联名上书,推荐范闲主持春闱。
李承泽这一步棋,是一箭双雕。
李承泽虽然被禁足了,他却用这种方式,告诉给庆帝,他同意和叶家联姻。
同时,也可以利用春闱,暗中给范闲下套。
这也是阻止范闲接手内库最后的机会。
图片
叶灵儿心思单纯,竟然相信了李承泽没有害过范闲。
不得不说,李承泽太会拿捏人心了。
难怪范无救甘愿为李承泽赴死。
李承泽主动向叶灵儿示好,是因为叶家是有实力的。
陈萍萍说过,叶家背后,有大宗师叶流云。
而且叶家有兵权,李承泽如果能够得到叶家的支持,他夺权篡位的胜算能更大。
图片
李承泽谋划着让叶家成为自己的后盾,为此不惜去巴结岳父。
李承泽以为有了叶家,他就有了底气,可关键时刻,李承泽才看清,叶家竟然是庆帝的人。
《庆余年》原著中,庆帝假死,误导李承泽去造反,叶家反水,李承泽兵败自尽。
庆帝安排李承泽娶叶灵儿,一是为了增强李承泽的势力,让李承泽去抗衡太子;二是为了监视李承泽,以防李承泽真的造反。
可以说,李承泽就是被生父庆帝逼上的绝路。
图片
李承泽的一生,是很可悲的。
他欺骗了叶灵儿的感情,但他对叶灵儿说过的一段话,却是真的:
“我想远离纷争,他不让啊,在权臣面前说我德才兼备。
13岁封我为王,15岁旁听朝政,他不让我离开京都。
给我机会结交群臣,广结党羽,你让太子怎么想?说我不想争,太子信吗?”
李承泽生下来,就注定是太子的磨刀石,皇权争斗的牺牲品。
图片
林若甫为何不得善终
林珙死后,林若甫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女婿范闲的身上。
范闲至少可以保证大宝和婉儿的平安。
林若甫为了扶持范闲上位,甚至让范闲检举他在春闱中存在徇私舞弊。
图片
其实林若甫早就知道,范闲娶了林婉儿,他宰相的位置也就不保了。
退休,就是他最好的结局。
因为庆帝要让范闲成为孤臣。
林若甫这个老狐狸,怎会看不出其中的利害关系?
哪怕是后来林若甫知道了林珙之死,与范闲有关,也没有深追究。
林若甫为了利益,也必须选择范闲。
图片
林若甫低调隐忍,小心谨慎,没想到还是没能玩得过庆帝。
《庆余年》原著中,林若甫告老还乡后,暗中培养了一支势力,用来支持范闲。
最后在大东山一战中暴露,被庆帝彻底铲除。
图片
范闲和二皇子,同样都是皇子,都是庆帝安排的联姻,林家和叶家,却截然不同。
庆帝更确信叶家的忠心。
而林若甫,一辈子都没躲得过庆帝的猜忌。
庆帝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都这么狠,更何况是一个外臣呢?
庆帝早就成了贪恋皇权的怪物。
《庆余年》原著大结局,庆帝最终被五竹射杀,三皇子即位,南庆开启了下一个纪元。
但皇权的争斗,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