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孔庙:修缮有序进行中,今秋有望再开放

大皖新闻讯  5月23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寿县孔庙大成殿内,来自孔子老家山东曲阜的邢海洋检查着用墩接技术替换上金柱底部的木制构件。大皖新闻记者了解到,寿县孔庙修缮正在有序进行中,计划9月中旬完工,经过验收合格后,今秋有望重新对外开放。
图片
御道上的龙壁石雕用木板保护起来,防止被碰撞毁坏。
历史上曾40多次维修扩建
寿县孔庙位于古城西大街中部,记者在孔庙内的介绍中看到,寿县孔庙始建于唐代,移建于元代,现存明清时期古建筑群面积5739.05平方米,其中的建筑物、构筑物,经过历年维修,保存基本完好,包括供奉孔子及其弟子的大成殿、敷教坊、明伦堂、寿州碑廊等,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安徽省现存建筑体量最大的孔庙,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技术人员在检查大成殿木构件恢复情况。
“很多人不知道泮宫、快睹、仰高三坊在孔庙古建筑内,多年前修十字大街时,为了让大街和西门成一条直线,才从三坊与棂星门中间修了一条路。”当地一位老人说,历史上,寿县孔庙先后维修、扩建40次,形成一规模宏大、体系完备的建筑群体。现有泮宫、快睹、仰高三坊,以及泮池、戟门、名宦祠、乡贤祠、明伦堂、奎光阁等建筑,每天都有不少游人来参观。
图片
孔庙维修现场用防护网围了起来。
修缮前先对文物进行保护
“寿县孔庙修缮工程由国家文物局批准立项,主要对三坊、戟门、大成殿、两庑修缮及院落地面整治等。今年通过招标方式由山东省曲阜市三孔古建筑工程管理处进行施工,工期180天。”寿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王建国告诉大皖新闻记者,这次是孔子老家的人来修缮,质量上让人放心,修缮工程于3月13日正式开工。
图片
大成殿顶部一些完好旧木构件被恢复到原位。
记者走进孔庙施工现场,看到泮池通过戟门的过道上铺有厚橡胶皮。“我们在修缮过程中要用推车运送材料,地面上铺橡胶皮可以起到保护作用,让地砖不会受损。”项目部经理邢海洋指着戟门里面说,院子里两株740年的银杏树主干四周用铁皮也围了起来,大成殿前阅台四周的石栏板用厚布包裹起来,都是防止施工时不小心损毁文物。
图片
孔庙内的740年银杏树四周被围起来,防止施工中碰毁树干。
说话间,邢海洋把记者引到大成殿正前方一个用板材铺的斜坡路处,掀开中间一块板材说:“你看这下面石雕龙壁可漂亮?龙壁两边是御道阶梯,我们怕工人干活时把龙壁和阶梯碰毁,在施工前都用板材给盖上了。”
大皖新闻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孔庙中不需要维修、怕碰毁的文物都有保护措施,从大成殿上拆下来的易碎构件,也都用厚布包裹起来,集中到一起封存,在复原时再利用。
修缮中每一道工序都不少
记者走进大成殿内,看到中间有4根直径约50公分的木制柱子,柱子外层的油漆已全部刮掉,可以看到底部约50公分高处有明显接痕。邢海洋告诉大皖新闻记者,这4根柱子叫金柱,他们刮掉外层油漆后,发现里面底部已朽烂,就采取传统墩接技术,用好木材替换了底部朽烂的部分。山墙木制柱子也更换了一根新的,柱子与墙体的连接处都做了防腐防虫处理,下一步再对这些木制构件刷油漆。
“这些木制构件上刷油漆不是普通刷上一层,我们要用‘一麻五灰’传统做法,用猪血、桐油、麻刀、青砖灰等材料,完成13道工序,工序特别复杂,主要是防止木制构件受冷热、氧化、吸水等侵蚀,过早出现朽烂。”在三坊“快睹”处,一名工人告诉大皖新闻记者,门板上的这些像细丝线的麻刀是新粘上去的,麻刀作用是防止木板开裂,这后面还有很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不能少。
图片
木构件油漆工序使用猪血、机油、中灰等材料。
记者看到,孔庙修缮正在有序进行中,目前维修已进行到一半,大成殿更换了糟朽梁架、穿枋、檩条、椽条、博缝板等木构件,还归安了脱榫构件。
“我们这次工程量比较大,主要修缮内容是对屋面揭顶维修,更换瓦片;补配勾头、滴水,修补残损屋脊等。”邢海洋说,孔庙里木制构件多,在修缮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防火,最近空气中飘来的毛絮很多,粘在现场的防护网上,遇到火星容易引起火灾,他们就经常用水冲刷防护网上的毛絮,消除火灾隐患。
图片
工人对拆下来的三坊脊兽进行保护。
图片
工人在撕麻晾晒。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摄影报道
编辑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