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云南吃了一碗小锅米线,才终于明白:为啥云南米线很难走出省

在昆明八十年代有句民谣:看不见的战线,打不尽的毛线,吃不完的米线 。米线,是云南人最割舍不了的味道,虽然这里少数民族多,但是米线却能成为他们共同爱吃的一种食物,不夸张的讲,米线就是风靡全省的存在,它种类繁多,按颜色可以分为白米线、紫米线,按照大小,可以分为粗米线还有细米线。
图片
无论是哪一种,在云南都相当的有市场,而且深受吃客们的欢迎。它吃法多样,凉热皆宜。正如当地人唱的那般:“米线摊前吃米线,热的放汤凉加蒜,阿妹要的油辣子,嘴巴吃个红圈圈”。
云南米线的特点?
宋代,米线又称“米缆”,明清之时,米线又称作“米糷”,宋诩《宋氏养生部》曰:“米糷,音烂,谢叠山云:‘米线’”
图片
它是经过用大米发酵,磨浆,澄滤,蒸粉,压制,漂洗等工序制作而成。最具代表性的两种米线,就是云南的小锅米线,还有云南蒙自的过桥米线,一种是细米线,一种是粗米线,都把米线的味道发挥到了极致。
和其它地方的米粉不一样,云南的米线,仅用大米和水制作,色如粳米、有韧性、爽口滑嫩,易于消化,它保留大米的天然口感和大米清香。
图片
很多人知道过桥米线,但是却不知道在云南和它齐名的小锅米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锅米线的有何特色。
云南小锅米线的为啥那么好吃?
用的器具不一样,云南小锅米线,用的是红铜做的锅,这个也是正宗小锅米线的一大特点,每次就只能煮一份,这个锅比碗大不了多少。
图片
其次炸酱也很特殊,炸酱在云南也叫帽子,俗称浇头,它决定一碗米线滋味的重要主料。另外,小锅米线当中,还含有酸腌菜,这个也是当地人,必放的一种调味材料。
提前熬煮好的高汤,加上剁肉帽子、豌豆尖、酸腌菜、油辣椒和酱油,最后再放米线入锅,一碗小锅米线就做成了。恰到好处的一点酸味、鲜味、甜味和辣味交织在一起,吃着让人回味无穷。
图片
我去云南吃了一碗小锅米线,才终于明白:为啥云南米线很难走出省了?究其原因,就在于它自身的一个特点。
1、 小锅米线用的器具很特别
在外面很少看到用铜锅来制作的美食,这独特的器具,也给了小锅米线不一样的味道,也正是小锅米线,名字的来源,没有了小锅,那么煮的米线,怎么能叫小锅米线呢?
图片
2、 丰富的佐料还有香辛料
你以为一碗小锅米线,就只是一碗米线吗?很多的店里面,尤其是老店当中,各种佐料还有香辛料,相当之多,腌制的萝卜,酸菜,还有新鲜的香菜、薄荷、大芫荽等,这些都是在其它地方很难看到的。
图片
3、 独特的地理气候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为啥有的美食,出了当地就不好吃,这就在与环境的改变,像昆明四季如春,而且舒适的生存环境,正好培养了人们不偏不倚的口味。 当你在这个地方吃,才能感受到其魅力,也能品尝到不一样的味道。走出省之外,这种感觉就完全没有了。
图片
当然云南小锅米线难走出省,还有很多个原因,比如说,利润相对比较低,外部的环境竞争压力比较大,以及不太好大规模商业化等等,如果口味统一了的话,那么也将失去小锅米线的最大的一个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