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垂之恨:从第一强到败亡,后燕盛世仅维持2年

记得天龙八部里,慕容博在少林寺责骂慕容复:想当年慕容皝、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是何等英雄好汉,怎么到了你就不行了呢?
图片
确实,历史上的慕容鲜卑非常厉害,相继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风云一时。慕容博提到的几个强人,都是同时代高手,相对而言慕容复就差很多。
慕容博、慕容复都是虚构历史人物,却并非毫无依据,他们与历史上的慕容鲜卑帝王有许多相似之处。喜欢混乱摸鱼,但极盛时期太短。
慕容复刚出场时,可以跟主角乔峰大战数百回合,不分胜负。但是,慕容复高开低走,越往后越差,成为武林高手的经验包。
慕容垂建立的后燕,也是如此,极盛时期只有2年。从傲视远东,到沦为被拓跋珪吊打的对象,也才几个月而已,着实有意思。
383年,苻坚在淝水之战中惨败,前秦分崩离析,各族纷纷复国。深得苻坚厚待的慕容垂,在河北扯旗,建立“后燕”,参与逐鹿中原。
慕容垂作为顶级名将,后燕的复国也很顺利,几乎打遍当时的各路高手。
从384年河北扯旗开始到394年进入极盛,慕容垂相继收拾苻丕、丁零翟氏、刘牢之、慕容永,以及盘踞在辽东的高句丽,并攻取东晋的山东地区。
10年创业,慕容垂几乎恢复了前燕的江山,后燕的疆域:南至琅邪,东到大海,西到河、汾,北接燕、代,成为当时远东首屈一指的强国。
图片
此时,东晋、后秦、北魏,这几个强国都不是后燕对手。此种情景,与当年慕容恪主政前燕时何其类似:前秦、东晋,谁敢叫板前燕?慕容恪活着,桓温、王猛都不敢觊觎前燕土地。
但是,后燕与前燕类似,极盛时期太短,2年时间不到就走向衰败,甚至灭亡。
367年,慕容恪病逝,东晋开始觊觎前燕土地。369年,桓温北伐,被慕容垂暴打一顿,在枋头损失4万兵马,没了回去称帝的资本。
凭借枋头之战胜利,前燕进入极盛,无人敢挑战。但是,慕容垂西奔前秦后,王猛立刻出兵东征,灭了前燕,2年不到就终结了第一强国。
后燕也是如此,394年进入极盛,但396年就沦为被拓跋珪吊打的对象。如果从396年初慕容垂病逝算起,到拓跋珪肆虐河北,后燕的极盛也就维持几个月。
396年,慕容垂为了报复参合陂之仇,洗刷后燕耻辱,不顾71岁高龄且多病的躯体,强行亲征北魏,与少年顶流帝王拓跋珪对决。
姜还是老的辣,慕容垂开凿太行山,出其不意,直接杀到平城,斩杀北魏第一名将拓跋虔。北魏人心惶惶,盟友纷纷逃离,拓跋珪陷入绝望,只能逃离都城盛乐。
平城之战,慕容垂再次用行动证明了后燕的强大。这个时代,谁要是敢跟慕容垂正面过招,不是被吊打,就是在被吊打的路上,一点脾气都没有。
图片
但是,慕容垂太老了,看到上一年参合陂惨败的情景,悲从中来,吐血而亡。
两个月后,拓跋珪满血复活,倾国之兵攻打后燕,把慕容宝、慕容农、慕容隆、慕容麟、慕容德等摁在地上摩擦,直到慕容鲜卑逃回辽东老家。
并州之战、邺城之战、柏肆之战、中山之战,慕容鲜卑损失几十万兵马,慕容垂创办的基业,几乎被拓跋珪摘取,慕容鲜卑又一次回到龙城。
从极盛到沦为吊打对象,后燕才2年时间,从被吊打到逃到辽东“等死”,也才一年多。
从河北扯旗,到后燕极盛,慕容垂用了10年。从北魏攻打河北,到慕容鲜卑逃回辽东龙城,拓跋珪一年多就终结了慕容垂的基业,与当年王猛灭前燕何其相似。
那么,为什么后燕的极盛仅能维持2年呢?很简单,单纯依靠强人统治,而没有完善的制度建设,包括后燕在内的慕容诸燕,都不可能长久。
前燕为何强大,不是制度建设厉害,而是慕容恪太强?军事、行政、人品,慕容恪都是顶流存在,与诸葛亮一个档次。
乱世时代,君王没有权力,还能活得好好,且得到各方尊重,也只有刘禅以及慕容暐。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好“相父”,好丞相:诸葛亮、慕容恪。
图片
慕容恪活着,不管是前燕大臣,还是周边各国豪杰,都不敢轻举妄动。王猛、桓温都是猛人,谁敢去惹慕容恪。国内可足浑太后、慕容评两个奸佞,谁敢不服慕容恪。
但是,慕容恪在制度上没有足够的创新,不能解决鲜卑内部矛盾,以及朝廷与豪强之间的矛盾。慕容恪依靠超强的能力,以及独特的人格魅力,维持着前燕运转。
慕容恪一死,连他推荐的慕容垂都被可足浑、慕容评欺压。慕容垂取得枋头之战胜利,结果没能赏赐也就罢,还被迫逃到前秦,前燕不灭亡都难。
慕容垂建立的后燕,未尝不是如此。后燕之所以强,主要是慕容垂厉害,却没有一套支撑国家强大的行政体系。这一点,慕容垂很清楚,却无法去改变,他年龄太大了,力不从心。
贵族势力强大,诸侯王手握重兵,豪强兼备土地,国家编户齐民少,这些影响国运的问题,慕容垂是一个都没解决。例如,明知道慕容麟坑爹、坑兄弟,还给他掌握大军,协助太子慕容宝,无疑埋下一颗定时炸弹。
依靠强人,而不是良好的制度,后燕不可能长久,此前的前燕也是一样。因为强人不可能一直活着,也不是每一代都有强人,而对手未必没有顶流强者存在。
图片
苻坚、王猛合作,推行改革,前秦极盛,故而攻灭前燕。可惜,苻坚没有听从王猛的临终遗言,在整合内部资源,完成对羌族、鲜卑、丁零的消化之前,贸然攻打东晋,才导致身死国灭。
拓跋珪本身就是军事高手,国内的制度建设也给力,这是他能搞定后燕的主要原因。北魏为何不是十六国,而是北朝,被后世认可的“正统”,与拓跋珪打下的基础密不可分。
拓跋珪知道,北魏若想长盛不衰,不能单纯靠武力征服,而是完善内部建设。如此,拓跋珪在柴壁之战打垮后秦,让姚兴对这汾河痛哭之后,并没继续扩张,而是专心内部事务。
为了让北魏从部落变成国家,从草原模式变成中原模式,拓跋珪变得冷血、无情、自私、杀戮,甚至为了权力交接稳定,还推行“子贵母死”制,走向另一个极端。
淝水之战后,北方豪杰纷纷复国,后燕、北魏、后秦是三强。单纯看武力,慕容垂第一,由他带兵出征的话,无人能敌。拓跋珪、姚兴、刘牢之,都不是慕容垂对手。
至于刘裕,此时还没有跟慕容垂过招的资格,他段位还太低,还没能主持东晋军政。顺带说下,刘裕、拓跋珪是同一时代,却没有过招。
拓跋珪死后,刘裕才攻打南燕,时间节点在409年。如果拓跋珪还活着,非要干预战斗,刘裕能否招架得住呢?
图片
北方三强,北魏潜力最大,故而拓跋珪用2年时间就把慕容鲜卑赶回老家,并接管后燕在关内的土地,最终由拓跋焘来统一北方,为隋唐盛世奠定基础。